[套卷]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历 史 试 题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分48分)
1.梭伦改革前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
A.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C.贵族与奴隶之间的矛盾 D.国王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2.下列内容属于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措施的是( )
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 ②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
③释放所有奴隶,给予其雅典公民权 ④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50麦斗的平民,它可以 ( )
①参加公民大会 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 ③当选为陪审员
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梭伦改革主要引起下列哪些阶层的不满( )
①贵族 ②工商业奴隶主 ③下层平民 ④平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
A.社会经济的变化 B.统治方式的变化
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
6.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了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8.商鞅变法后,一夫一妇的农户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 )
A.允许生产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D.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
9.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
A.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废除秦国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C.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D.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0.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以儒家理论为指导思想 ②宗旨是富国强兵 ③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
④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领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 )
A.梭伦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12.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 ②迁都洛阳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 )
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 ②与汉族通婚 ③迁都洛阳 ④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 )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
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16.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防力量 B.改变更戍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
C.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 D.军权更集中,消除割据经济基础
17.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 )
A.以整顿吏治为改革中心 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
C.都触犯官僚地主的利益 D.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变法人才
18.由下图可知,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B.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