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四川省资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川省资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到第4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12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Ⅱ卷时,不能在试卷上随意圈点勾画或作记号。
3.考试结束时,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耶稣(s) 诅咒(d) 毗邻(p) 更相为命 (gng)
B.逋慢(b) 莞尔(wn) 讥诮(qio) 怏怏不乐(yng)
C.央浼(min) 吮舐(sh) 星宿(xi) 脍炙人口(kui)
D.角隅(y)埋怨(mi) 涎皮(xin) 前合后偃(yn)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7题。
5.不属于“演变时期”,古蜀文化出现的“若干新的变化”的一项是
A.古蜀青铜器形制及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已与商代鱼凫王国有重要区别,重器绝无大型雕像群。
B.古蜀本土所铸青铜礼器中形成列罍之制,形制花纹多取于中原同类器物,只是组合意趣不同。
C.西周时代蜀文化考古未见商代蜀国所特有的大型青铜雕像群一类标志神权至上的遗物。
D.古蜀青铜器、漆器上出现大量文字和符号,巴蜀印章广泛使用,巴蜀文字制度形成,与等级制度相结合的古蜀礼乐制度臻于全盛。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蜀文明是由古蜀人所创造并兴起于四川盆地并波及周边广阔地域的古文明,其源头只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
B.建于商早期的规模宏大的广汉三星堆古城,表明最初的城市聚合行业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早期城市生活方式初步确立。
C.古蜀文明的形成时期的中后期阶段,出现了灿烂的三星堆青铜文化,青铜文化步入高峰,表明古蜀文明日益走向成熟。
D.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古蜀政治史随之结束,古蜀文明的发展进程也被秦所代表的中原文明所阻断,古蜀文明也逐步消亡。
7.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研究古代文明史是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着手的,其中的“文明”,包含了文字、城址、青铜冶炼、礼乐制度等内容。
B.古蜀社会形态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即由史前酋邦制社会到神权政治国家、再到直接实施阶级统治的比较成熟的国家。
C.蚕丛、柏濩和鱼凫等所谓“三代蜀王”角逐争雄的时期,同时也是古蜀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时期,在古史里是有确切记载的。
D.由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到以成都为都城的古蜀文明,兴起于四川盆地波及周边广阔地域,连续发展演变达2000余年。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注】①枹:鼓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 累:多次、屡次
B.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 擢:提拔,提升
C.汉末入蜀,末见知待 见:接见
D.权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 优渥:优厚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 ②且焉置土石
B.①乃遣芝修好于权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C.①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①权乃见之,语芝曰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资阳市202014学年度高中年级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4分)
答:
(2)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4分)
答:
11.第Ⅰ卷文言文中,邓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说孙权与蜀国“和亲”?请简要概括作答。(5分)
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