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四川省资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川省资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4页,第II卷5-8页。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的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东部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与山峰D的相对高度为700米
B.疗养院自流取水宜选线路②
C.支流a、b、c实际不存在的是c
D.地形区C是洼地
2.有关该地区国土整治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在A处修建水电站
B.联系甲乙两小镇选③线路修建公路
C.应重点解决红壤的改良
D.在山区宜栽种落叶阔叶林树种以保持水土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生长期期间光照时间短
B.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
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D.春播期间旱情严重
4.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以下有关该基地
有利自然区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分
B.有天山、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
C.昼夜温差大
D.绿洲地区的土质有利棉花生长
2014年5月11日深圳遭遇了2008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袭击,全市平均累计降雨226毫米,暴雨期间,2500辆汽车被淹,约50处片区发生内涝,组团到深圳“看海”被网友竞相调侃。“暴雨致涝”问题再一次把公众舆论聚焦在这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身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这次内涝的形成与下列人类活动无关的是
A.城市人工绿地面积增多,使地下水位上升 B.城市空气尘埃多,增加暴雨形成几率
C.城市“热岛效应”,使大气对流运动增强 D.城市建设使地面硬化,地表下渗能力弱。
6.面对城市内涝,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整治河道和排水管网 B.增加城市用水,防止雨水过多
C.增加排涝设施和调蓄能力 D.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7.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数字为经纬度,表示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山脉。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12.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A.阴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B.天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C.昆仑山 天山 阴山 秦岭
D.天山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13.关于图中⑤—⑧所代表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⑥山脉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下表是我国四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对比表。根据表中资料,完成14—16题。
河流 径流总量 多年平均含沙量 甲 226亿立方米 61千克/立方米 乙 624亿立方米 0.14千克/立方米 丙 118亿立方米 4.6千克/立方米 丁 2 709亿立方米 0.16千克/立方米 14.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可能是
A.闽江、黑龙江、伊犁河、海河 B.海河、黑龙江、闽江、伊犁河
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15.有关丁河水文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汛期长且只有一个 B.纬度较高,有较长的结冰期
C.雨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大 D.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16.乙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化
新疆全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6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13人/平方千米。右图是我国各省人口迁入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新疆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A.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B.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C.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D.是人口的迁入地区,说明环境承载力大
18.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疆是西部人口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
B.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条件的改善
C.改革开放前,人口总是自觉的从东部移向西部
D.改革开放以来,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上海、广东、四川等地
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武汉城市圈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