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套卷]辽宁省鞍山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发布:2017-02-19约6.2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辽宁省鞍山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面对文化与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不存在一件不具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品,也不存在一种没有文化形式的文明。 B.作为文化内在价值的文明,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而文化有着时代、地域、民族的差别,这使得文明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 C文明是人们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在这一点上人类有着共同的衡量尺度,因而文明是一元的。 D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作为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文化就呈现出多元性。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一词没有在对旧石器时代的研究中被考古学家使用,原因是那个时期不同区域出土的器物还没有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 B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呈现出样式和风格的千差万别,这使得那一时期的华夏文明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 C.客观上说不同的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有低,因而我们就可以在石器、陶器、青铜器等器物之间排出文明的高低序列。 D世界一体化使得文化的全球交流不可避免,世界一体化的好处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形式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③未若保境息民,以观其变 ④庄因是往来四五反 ⑤凡所驳正,帝莫不称善 ⑥是法不信于民心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乙 选考题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昏刚降临,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那个安静的公园的偏僻角落。她坐在长椅上看书,一张大网眼的面纱罩住了她的头巾帽和安详恬静的眼睛。昨天同一时间她就来过,还有前天;了解这个情况的年轻人在附近徘徊。 翻页时,姑娘的书从手上滑下,在椅子上一磕,足足滚落一码远。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扑到书上,带着公园里和公共场合盛行一时的风度——彬彬有礼地献殷勤,把书还给它的主人,用悦耳迷人的声调冒险说了句不相干的关于天气的话。 姑娘从容不迫地打量着他,瞅着他整洁平凡的衣服和他没什么特殊表情的容貌。“你高兴的话不妨坐下,”她说,声音低沉爽朗,“光线太暗了,看书不合适。我宁愿聊聊天。” “你可知道,”他说道,“我很久没有看到像你这样了不起的姑娘啦!昨天我就注意到了你,美丽的小妞。”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个上等女人。我可以原谅你刚才说的话,我请你坐下,如果这一请却招来了你的‘小妞’,那就算我没请过。” “我衷心请你原谅。”年轻人央求说。 “换个话题吧。现在谈谈这条小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吧,他们去向何方?为什么匆忙?他们幸福吗?” “看看他们确实很有意思,”他顺着她的话说,“这是生活的美妙戏剧。有的去吃晚饭,有的去其他地方。真猜不透他们的身世。” 姑娘说:“我不那样好奇。我坐在这儿是因为只有这儿,我才能接近人类伟大、共同、搏动的心脏。我生活中的地位使我永远感不到这种搏动。你猜得出我为什么跟你聊天吗——贵姓?” “帕肯斯塔格。”年轻人回答。接着,他急切地期待她自报姓氏。 “不能说,”姑娘举起一根纤细的手指,微微一笑,“一说你就知道我的身份了,不让自己的姓名出现在报刊上简直不可能。这张面纱和女仆的帽子掩盖了我的真面目。我跟你说话,是因为我想和一个没有被可鄙的财富和虚伪的社会地位所玷污的人谈话。哦!你不知道我多么厌倦——钱!钱!钱!欢乐、珠宝、旅行、交际,各式各样的奢华叫我腻味透顶。” “我总是想,”年轻人吞吞吐吐地试探说,“钱准是个好东西。” “够生活得舒舒服服就行啦。当你有了几百万时——,”她做了一个无奈的手势,“叫人生厌的是那种单调。开车兜风,宴会,看戏,舞会,晚餐,一切都镀上了财富的奢靡色彩。有时候,香槟酒杯里冰块的叮当声就几乎让我发疯。” “你是干哪一行的,帕肯斯塔格先生?”她问道。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