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度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4-10约1.29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乐山一中高2026届高二(下)3月月考历史测试卷

命题人:聂港东审题人:胡太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为湖北屈家岭遗址的聚落格局。这可以用来说明屈家岭文化时期()

A.聚落民众开始定居生活B.社会等级色彩比较明显

C.聚落布局形成一定规制D.公共权力部门已经出现

【答案】C

【解析】据图片中“墓葬区”“居住区”“祭祀区”“手工作坊区”可知,湖北屈家岭遗址中,功能分区比较明确,说明聚落的布局有一定的规制,故选项;据聚落格局中的“居住区”,并不能说明“开始定居”,排除A项;图片中的聚落格局没有体现社会等级的信息,排除B项;图片聚落格局中没有公共权力部门,排除D项。

2.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倡“敬天”“敬事上帝”。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法家强调“敬上奉法”而不言“敬天”,庄子主张“时祀尽敬而不祈喜”。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人文意识逐渐增强B.无神论的思想流行

C.礼乐制度趋向瓦解D.各家学派相互诘难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倡敬天“敬事上帝”,“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法家庄子”可知,从西周时期对“天”和“上帝”的敬畏,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法家强调“敬上奉法”而不言“敬天”,庄子主张“时祀尽敬而不祈喜”,从这种对“鬼神”“天”等超自然力量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更多地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的内心世界,体现出对人的重视,而不是单纯对天或鬼神的敬畏,显示出人文意识的增强,故选A项;虽然法家和庄子的某些观点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无神论色彩,但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并不等同于无神论,而是减少对鬼神的依赖,更加注重人事,因此不能从材料得出无神论思想流行的结论,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确实有所松动,但材料并未直接提及礼乐制度的变化,而只是讨论了不同学派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提到了孔子、法家、庄子等不同学派的观点,但并未表明他们之间存在相互诘难的情况,排除D项。

3.有学者认为:“魏晋玄学回到儒经原典,又综合老庄等学说,追寻作为名教本原的天道由来及意蕴,阐发名教所蕴的圣人本意或名教体系的合理状态,实际上与董仲舒当年以笼罩宇宙的天道来统一人间秩序一样重要而急迫。”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玄学()

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承袭了老庄的思想精粹

C.形成了严密的思辨体系D.拓展了儒学的发展空间

【答案】D

【解析】据材料“魏晋玄学回到儒经原典,又综合老庄等学说”可知,玄学通过回到儒经原典并融合其他学说,来探寻名教的本原等内容,使儒学能够在新的思想环境下得到新的阐释和发展,拓展了儒学的发展空间,故选D项;“魏晋玄学回到儒经原典”,这说明玄学并没有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据材料“魏晋玄学回到儒经原典,又综合老庄等学说”可知,玄学不仅承袭了老庄的思想精华,更重的是玄学对儒经原典的回归,排除B项;材料没有显示玄学在思维方式、逻辑架构等方面有严密的思辨体系,无法得出玄学形成了严密的思辨体系这一结论,排除C项。

4.表1为有关唐代医疗情况相关记录统计表。据表中信息,可知当时()

表1

出处

相关记录

吕颂《为张侍郎乞人勤表》

管区内“素多瘴疠”,又“绝无医人,素乏药物,深入穷谷,无处市求,任重命轻,何可言疾。”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

通州之地,“夏多阴霪,秋为痢疟,地无医巫,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

李德裕《与姚谏议书三首》

“自十月得疾,伏枕七旬,属纩者数四,药物陈,又无医人,委命信天,幸而自活。”

A.民众卫生意识普遍淡薄B.政府轻视医疗人才培养

C.基层医疗资源较为匮乏D.常年战乱生存环境恶化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绝无医人,素乏药物”、“地无医巫,药石万里”和“药物陈,又无医人”可知,唐朝某些地区缺医少药,说明当时基层医疗资源较为匮乏,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上医、药缺乏的问题,没有提及民众卫生习惯的信息,“民众卫生意识普遍淡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唐朝非常重视医疗人才的培养,在唐朝的律令《唐律》中还规定了相应的医药法,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地方上缺乏医疗资源,并没有关于战乱的信息,“常年战乱生存环境恶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5.宋代理学家的理想是“得君行道”,希望圣明的君主任命自己为宰相,然后自上而下改变天下。他们在皇帝面前能够以政治主体自居,甚至说出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而明代心学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