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动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动机
本章主要内容:
动机的一般概念;动机的理论;动机的种类;意志行动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动机的一般概念,了解动机的理论;了解和掌握动机的种类;意志行动的一般原理
二、教材分析
本章重点:掌握动机的一般概念和功能、了解和掌握动机的种类;意志行动的一般原理
本章难点:动机的理论、意志行动的一般原理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课外自学辅导
四、教学时数
6-8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不能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外部行为间接推断。动机要有目标,目标转化为内在动力,指明个体行为的方向。
例如:小明为了在自己生日时,父亲能给买辆自行车而努力学习,争取考100分。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
如:为了消除饥饿,寻找食物;
为了摆脱孤独,结交朋友。
2、指向功能
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例如个体在学习动机支配下,去图书馆和教室学习;在成就动机支配下,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的维持功能表现在行为的坚持性方面。
例如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动机使他能够坚持下去,而不会轻易放弃。
动机的调整功能表现在个体通过行为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与更接近目标。
例如:某学生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是成绩却始终没有提高,于是试图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向别人请教,或仔细思考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吸取教训等。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含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表现:生理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
需要起源:由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通常来自内部或外部环境。
需要总是指向客体或事件。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需要的举例:
如“渴”,是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由血液中水分的缺乏引起,并指向水,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寻找水源。
如“孤独”,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由于缺乏朋友引起,并指向他人,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交友。
2、需要的种类
(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
自然需要(生物需要):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反映了人类的生物自然方面的要求。
人类自然需要的满足方式不同于动物:
如饮食需要,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做出美味的佳肴,同时人类进食还要考虑社会习俗和礼仪。
社会文化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
(2)按需要指向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为满足。
如:日常生活用品需要,住房和交通条件需要等。
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
如:文艺作品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阅读报刊的需要等。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有紧密的联系:
人在追求物质产品时,常有审美的需要,如住房常要求整洁、雅静。
精神需要又常以物质需要为载体,如阅读需要有报纸、杂志等;艺术欣赏,要有乐器,表演场地等。
(二)需要的结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等级,如图所示。
生理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最有力的。
安全需要:对稳定、安全、得到保护、秩序等的需要。幼儿的安全需要很强烈。
归属和爱的需要: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需要: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
对五种需要的分析:
五种需要从低到高,构成了不同的等级。
需要的力量: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随着层次的上升,需要力量在减弱。
需要满足顺序:通常先要满足低级需要,然后才谈到高级需要,但是有时候,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满足就可以了。例如有人为了革命事业,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需要的满足与健康:低级需要又叫做缺失需要,它的满足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而高级需要又叫做生长需要,它的满足则可以使人更健康,更有活力。
(三)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从而产生了动机。
如:热时寻找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孤独时寻找朋友等。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一)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不同人:同种动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不同种动机可能产生相同的行为。
如同一个班级学生学习动机各不相同;同是想减肥,但是不同人选择方式不同。
同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有些占主导地位,叫做主导动机,有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