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课程方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校校本课程方案(1-6年级)密云区大城子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同时又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依据《密云县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课程方案(小学)》、《密云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中课程设置要求,保证三级课程的落实,利用学校科技教育优势,结合“金鹏科技团—生命科学分团”的建设,根据山区实际,努力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围绕“药用植物”研究,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校本课程,并组织实施。一、指导思想与原则指导思想: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优化课程体系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统筹规划、整体建设。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形成目标一致、结构合理、内容开放、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遵循原则:1.实效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2.互补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3.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要。二、总体课程目标1.通过对校本教材的学习,了解身边的植物,对药用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记录等基本的研究方法,初步尝试自主探究。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4.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5.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鼓励教师组合校本课程开发团队。通过教师培训,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打造系统的校园文化,进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三、课程领域结合“金鹏科技团—生命科学分团”的建设,根据山区实际,努力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围绕“药用植物”研究,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校本课程,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植物漫谈》(供低年级用)、《走进身边的植物》(供中年级用)、《药用植物探秘》(供高年级用)。四、课时安排按照《密云县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课程方案(小学)》中课程设置要求,1—6年级每周开设1学时校本课程,时长为45分钟。校本课程主题为“药用植物”研究。五、具体组织与时间安排具体组织:1. 依据《密云县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整体建设一体化课程方案(小学)》中课程设置要求,整合、调配学校师资,合理安排课表,保证校本课程的落实。3.任课教师对校课程要不断进行完善,逐渐形成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过程及课程评价等内容的完整课程体系。4.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时间安排:1.一、二年级以《植物漫谈》为教材,其内容包括:认识身边的植物、植物的故事、了解植物知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2.三、四年级以《走进身边的植物》为教材,其内容为:观察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种植与栽培、植物的收获与储藏、动手实践、植物的药性研究。3.五、六年级以《药用植物探秘》为教材,其内容包括:植物猜猜看、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药用植物的采收与加工、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我与药用植物共成长、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药用植物的秉性、珍稀的药用植物、做个“小神农”、开通“绿色银行”、小小中药代言人、寻访祖国医学瑰宝。六、课程评价及课程保障课程评价:校本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期中,通过开展校园基地实践活动,布置相关任务,以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期末,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学期及学年的校本课程学习效果。1. 活动评价主体多元化,分为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2. 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实际习得和综合素养的提升。3. 学生的校本课程评价结果将计入期末总评,作为学生学业评定的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