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doc

发布:2018-01-27约2.6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 山东昌乐一中 李志刚 所谓“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先天潜能与后天砺练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这个人这个特定的时间的综合性的特质。而“素质教育”一词,最早见于《上海教育(中学版)》1988年第11期发表的《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一文。其含义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基本素质为目地的教育,是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根本性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是当今世界科技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激烈竞争形势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倾向;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发展个性的特长,不拘一格育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百年大计。 一、注重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想提高效益,就要设法提高学生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数学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 真才实学 热爱学生 以身立仪的素质,从品德 能力 感情 形象等方面吸引学生,,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产生学数学的兴趣。其次,要紧扣“大纲”把握教学上的“度”,不降低也不拔高目标要求。目标太低,击不起学生学习兴趣;目标过高,学生会因“畏惧”而丧失信心。另外,课堂教学设计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才智,实现他们的生活目标;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培养稳定持久的兴趣。 二、要注重指导学法,提高自学能力 中学生心理、生理、性格上有自己的特点,在学习上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个性差异。老师要根据中学生善于模仿,记忆力强,但持久性 稳定性差的特点,加强对中学生意志的培养。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另一方面要做到及时疏导。“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把教学过程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将学法指导与传授知识有机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动机、接受能力年龄、性格特征、认知方法、学习方法等的不同,授之以相应的学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帮助学生克服死记硬背或“走捷径”等不良习惯;按已知规律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复习。采用分散、多样化的方式复习,帮助学生和遗忘作斗争,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高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指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入手,首先,学生应每人备一本小本子,随身携带,把遇到的知识及问题随时记录下来,有意识扩大知识面,并鼓励学生定期复习上面的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第二,要求学生备一本典型习题本,要求学生经常补充翻阅。第三,要求学生备一个错题本,及时收集自己的错题,总结错因,纠正方法,培养学生自己纠错的能力,除课堂上做笔记外,应利用课下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补充错题本。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自学能力,对加强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寓学于教,师生共同提高 教学中,应边教学,边学边教,师生加强联系共同提高。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生参与越多,学习气氛越热烈活泼 学生也就越能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应按“放手 尊重 鼓励”的原则,组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和人格,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不随便指责学生,不使学生有压抑感;处处鼓励学生参与和创造,即使失败,也要鼓励学生再参与,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施素教育的主导是老师,因此,素质增长率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备下列素质: 1、应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人生观 价值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现身平凡的教育事业,加强道德修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正面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2、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相当的教研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 3、教师应具备健康的体格和高尚的人格。身心健康,充满活力,能适应繁重的教学教研工作。 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