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资料 炎症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炎 症 Inflammation;第一节 炎症概述;炎症;急性炎症特点
1. 发病时间:几天 - 1个月
2. 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明显
3. 病变:变质、渗出
4. 炎细胞: 中性粒细胞
;慢性炎症特点
1. 发病时间:几个月 - 几年
2. 临床表现: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不明显
3. 病变类型:增生为主
4. 炎细胞: 淋、巨、浆
; 二、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
渗出
增生
; ;病毒性肝炎;
(二)渗出 Exudation:
概 念:血管中液体、蛋白质、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粘膜表面的过程。
渗出过程: 血管反应;细胞事件 ;炎性渗出液;炎性渗出液; ;多发性结肠息肉;虫卵肉芽肿;三、炎症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局 部:红、肿、热、痛 、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发热;白细胞计数:多数情况↑,
核左移:杆状核→分叶核
类白血病反应(4万-10万/mm3)
全身反应:肝、脾、淋巴结肿大
;第二节 急性炎症;
原因
生物性因子 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
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
免疫反应 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
物理性因子 高热、低温、 放射性物、紫外线
化学性因子 强酸、强碱、松节油、芥子
气,体内分 解产物
机械性因子 切割、撞击、挤压等;血管反应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 微循环
1. 细动脉收缩
2. 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
3. 血流速度减慢?
4.血流停滞,白细胞靠边;炎症血流动力学变化;炎症血流动力学变化;二、 血管通透性增高
(一)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
1.内皮细胞收缩
速发短暂反应:(20一 60μm的细静脉)
组胺、缓激肽、白细胞三烯、 P物质等化学介质,与内皮细胞相应受体结合后,内皮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增宽;2.内皮细胞的损伤
(1)损伤因子引起内皮细胞损伤
A.速发持续反应:(细V、毛细血管和细A) 严重烧伤和化脓性感染直接损伤内皮细胞。
B.迟发延续反应:(细静脉和毛细血管?? 轻到中度热损伤,如X线、紫外线损伤。
(2)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4.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 血管通透性升高的
几种主要机制模式图 ; (二) 渗出液形成
渗出液:血管内液体、蛋白、白细胞进入血管外间质。
机制:血管内静水压↑
血管内胶体渗透压↓
血管通透性↑; 渗出液的作用:
作 用
防 御 稀释,营养,杀菌物质,
纤维素支架
不 利 水肿、积液, 机化、粘连
;2.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细胞事件
一、白细胞渗出:白细胞从血管内穿过管壁到达损伤因子的过程。
1.白细胞边集:
2.白细胞滚动:
3. 白细胞粘着:
4.白细胞游出:
;急性炎症时中性粒细胞的游出和聚集过程模式图 ;白细胞游出;白细胞游出;5.趋化性(趋化作用)
趋化作用: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定向移动。
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
↓
与WB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结合
↓
WBC内游离钙升高
↓
WBC骨架蛋白重组
↓
WBC伸出伪足
↓
WBC移动
;二、白细胞的作用
1.吞噬作用:
概念:炎症灶聚集的白细胞吞入并杀伤或降解病原体和组织碎片的过程。
吞噬过程:包括识别及粘附、吞入、杀伤和降解; A. 识别及粘附:致炎物+受体
B. 吞入:
吞噬细胞包围异物→吞噬体形成→吞噬溶酶体→脱颗粒方式杀伤或降解吞噬物;白细胞吞噬过程模式图; C. 杀伤或降解:
途径:依赖氧机制和非依赖氧机制。
H2O2 、(MPO) 和卤化物(Cl)共同构成了最有效杀菌系统,它们通过破坏细菌胞膜正常生理状态、或使细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