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资料 第7章呼吸系统疾病.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的构成: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呼吸系统组织学:
导气部: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
肺泡囊→肺泡;1.肺小叶:
每一细支气管(小于1mm)连同各级分支和分支末端的肺泡。
2.肺腺泡:
由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各级组织直至肺泡。为肺的基本功能单位。
3.小气道:
将直径小于2mm的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统称为小气道。慢支主要为小气道阻塞。;;支气管;细支气管;; 肺泡模式图; 肺小叶模式图;呼吸系统疾病包括:
炎性疾病: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职 业 病:矽肺
肿 瘤:肺癌、鼻咽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支、支哮、支扩、肺气肿;肺 炎(pneumonia);分类: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一、概念
肺炎双球菌感染
纤维素性炎
累及肺叶或肺段(左肺和右肺下叶)
二、临床特点
青壮年
起病急
发热(稽留型高热)、咳嗽、胸痛,咳痰,
痰呈铁锈色,呼吸困难、紫绀及肺实变体征,
5~10天体温骤降。;;三、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1.充血水肿期:第1-2天的变化;;;;2.红色肝样变期:发病后3-4天;大叶性肺炎(红色肝变期);;3.灰色肝样变期:发病后5-6天;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4.溶解消散期:发病后1周左右;;四:并发症;;2.胸膜肥厚和粘连;3.肺脓肿及脓胸;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5.感染性休克;小叶性肺炎 lobular pneumonia;1.概念:化脓菌引起的,以细支气管为中
心的化脓性炎症。
2.病因及发病机制 :
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发生常有诱因。
常为某些疾病的并发症。; 坠积性肺炎:慢性病病人(晚期癌症、尿毒症、术后)长期卧床,肺部血液循环不良,淤血、水肿,细菌侵入,引起肺炎。
吸入性肺炎:脑血管意外患者(脑出血、脑栓塞)或其他原因(酗酒、麻醉)引起昏迷,或伴有频繁呕吐的病人,易将呕吐物、胃内容物及不洁液体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3.临床特点;一、病理变化;;;镜下:
1.早期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后期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细支气管及周围肺泡)?????????
2.病灶周围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
;;;;二、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三、大、小叶肺炎的区别;军团菌性肺炎
Legionairesdisease;一、流行病学;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三、临床特点;四、病理变化;;镜下观:;;病 毒 性 肺 炎
Viral Pneumonia;一、疾病特点;二、病理变化;;三、特殊病变;;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中的胞质病毒包含体);巨细胞病毒(胞核内病毒包含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病原体:冠状病毒
病理改变:主要在肺
肉眼:肿胀、重量增加、切面实变,似大叶性肺炎
镜下: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改变,如肺水肿、纤维
素渗出、透明膜形成,巨噬细胞聚集和II型
肺泡上皮脱落,肺泡上皮融合成多核巨细
胞,胞质内病毒包涵体形成。;;;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一、概述;二、病理变化;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增宽,大量炎细胞浸润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一、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3.病理变化;;;;;4.临床病理联系;二、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3.病理改变;;一叶肺脏切面显示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腔,波及到肺膜;;4.临床病理联系;三、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3.发病机制;4.类型;;(2)间质性肺气肿:串珠样小气泡
(3)其它
①瘢痕旁肺气肿(不规则型肺肿) (paracicatrical emphysema)
②老年性肺气肿(老年性肺过度充气) (senile emphysema)
③代偿性肺气肿(非真性肺气肿) (compensatory emphysema);5.病理变化;;;;6.临床表现;第三节 肺尘埃沉着症 pneumoconiosis;肺尘埃沉着症(pneumoconiosis);一、肺硅沉着症(硅肺/矽肺);Particle
﹥5微米;5.发病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