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理学》第七版7呼吸系统疾病.doc

发布:2016-11-02约3.94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理学》第七版7呼吸系统疾病 11111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及肺部炎症性疾病 鼻炎、鼻窦炎 咽、喉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炎 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症 肺气肿 肺尘埃沉着症 肺硅沉着症 肺石棉沉着症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陧性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鼻咽癌 喉癌 肺癌 胸膜疾病 胸膜炎 胸腔积液 胸腔间皮瘤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以喉环状软骨为界将呼吸道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呼吸道黏膜血液供应丰富,对吸入的空气有加温和湿润作用。黏膜分泌的黏液和浆液能黏 ● 附较大的粉尘或颗粒.并将其排出体外。 下呼吸道自气管逐级分支为支气管、一J、支气管、细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共同构成气体出 入的传导部分:继终末细支气管之后为管壁有肺泡开口的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直至 肺泡.构成肺的呼吸部分。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的分支伴随支气管分支走行至肺泡间隔。终末细 支气管直径小于1 mnl,管壁被覆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消失。3~5个终末 细支气管连同它们的分支及肺泡构成肺小叶(10bule)。相邻肺小叶由小叶间静脉、淋巴管和少量 纤维组织间隔。肺小叶内的I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远端肺组织称为肺腺泡(pulmonary acinus), 是肺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个肺小叶约有15~25个肺腺泡。肺泡由肺泡上皮覆盖,其中I型上皮细 胞覆盖肺泡内表面的90%以上。该细胞胞体扁阔,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膜共同构成的气血屏 障是肺组织气血交换的场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量较少,呈立方形,镶嵌于I型上皮细胞间, 通过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肺泡壁上有肺泡间孔(Cohn孔),使 相邻肺泡彼此相通。 肺的传导部分除喉及声带被覆复层鳞状上皮外,其余均被覆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上皮,这 些纤毛与管壁杯状细胞及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共同构成黏液一纤毛排送系统。随空气进入的粉尘颗 粒(直径2~10汕m)和病原体沉积或黏附于气管、支气管表面的黏液层,由纤毛摆动自下向上排 送.直至咳出而被清除。进入肺泡腔内的小粉尘颗粒(直径小于2¨m)及病原物由肺泡腔内巨噬 细胞吞噬、降解。肺泡巨噬细胞还能合成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y一干扰素、TNF—d、溶菌酶 等加强对病原体的杀灭作用;并能摄入抗原物质将抗原信息递呈给呼吸道的淋巴细胞,激发细胞 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当上述清除、防御功能受损或进入的病原体、有害粉尘数量过多和毒力过 强或肺处于高敏状态时,将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131 140 第一节 上呼吸道及肺部炎症性疾病 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主要门户,随空气进入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及有害物质 常可导致炎性疾病的发生。炎症性疾病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鼻炎、鼻 窦炎、咽炎、喉炎、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一、鼻炎、鼻窦炎 (一)鼻炎 鼻炎(rhinitis)是鼻的常见疾病,有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两类。 1.急性鼻炎根据病因可分为急性病毒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 (1)急性病毒性鼻炎:常为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一部分,可由各种呼吸道病毒引.起, 最常为鼻病毒,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着凉、过劳、全身慢性疾病和鼻中隔偏 曲等可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或鼻黏膜防御功能削弱而导致病毒入侵、繁殖而发病。本病潜伏 期约为1~3天。初期,鼻黏膜充m、水肿(鼻塞),浆液渗出(浆液性卡他)。继而,寄生 于鼻黏膜的链球菌、葡萄球菌增生繁殖,常常使病毒性鼻炎转化为黏液化脓性炎,表现为 脓性卡他。黏膜上皮纤毛黏结,部分上皮脱落,2~3天后上皮开始再生,约2周后经修复 痊愈。未发育完善的婴幼儿由于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有时可伴发鼻窦炎、中耳炎、肺 炎、急性心肌炎等产生严重后果。 (2)过敏性鼻炎:属于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最常见的变应原为吸入的花粉及草类、 谷物和某些树木的粉尘、室内尘螨、动物的毛屑等;也可由碘、油漆、药品、某些食物和 化妆品引起。镜下可见鼻黏膜上皮层内杯状细胞增多、纤毛受损,基膜增厚,问质水肿, 肥大细胞增多,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2.慢性鼻炎 (1)慢性单纯性鼻炎:是由于鼻腔血管的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以鼻黏膜血管扩 张、腺体分泌增多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病变表现为鼻黏膜肿胀,血管扩张、充血,黏液分 泌增多.问质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2)慢性肥厚性鼻炎:是由鼻腔血管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过敏和激素的影响或粉尘、 气候和职业等因素引起的以鼻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