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凝聚力评价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凝聚力评价的研究
〔摘要〕 企业凝聚力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基于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利益、目标与价值观而形成的主观吸引力与客观控制力、维护力的合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与灵魂,对企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凝聚力由四部分构成:企业的主观吸引力、结构控制力、内部维护力和外部环境。由这四部分构建的企业凝聚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合计47个指标。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铁联运公司凝聚力做了实际评价,验证了这一评价体系及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 企业凝聚力,评价体系,中铁联运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8)03-0109-05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所有制形式、收入分配方式、劳动力市场等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扩展。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员工摆脱了过去“铁饭碗”这一概念,员工流动性增加,在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单靠个人信念支撑的企业凝聚力也在向多极化支撑模式转变。
企业在做大做强做久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瓶颈和关键症结是什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所进行的“中国企业信任危机指数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对企业持不信任态度,多数被调查者对企业各项政策与制度的认同较低,不到一成的被调查者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较高。“老人”与“新人”的冲突、创业者与专业管理人员的冲突、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合伙人或决策制定者之间、管理型与开拓型的人之间的冲突,使得企业陷入严重内耗甚至坠入成长陷阱。即便是家族成员创业和泛家族成员创业,在合作一定时间以后、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时,创业者往往会分道扬镳,如四川的希望集团、浙江的吉利集团等。这表明, 在中国的企业经营中,即使是家族成员也难以将合作关系持久地保持下去。
很多调查研究所涉及的现象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事实: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力量的整合问题往往对企业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由于凝聚力不足而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妨碍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症结。如果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没有足够的凝聚力、企业往往沦为最大化经理人员利益的工具,即企业成为经理缔造自己业绩而不是实现企业所有者利益的工具,其突出表现是企业盲目扩张并在短期内取得极其漂亮的成绩单,这种企业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猝死”;如果企业核心成员之间、管理人员和具体执行人员之间、不同功能部门之间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和足够的整体能力,这种内耗则等同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慢性自杀。
企业凝聚力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大小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能否快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因此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的凝聚力进行评价,了解企业的凝聚力状况,对指导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相关企业凝聚力评价的方法操作性不强,指标界定不清,评价结果有效度不高,缺乏一套成熟的凝聚力评价体系。基于这一时代背景和理论现状,有必要对企业凝聚力作出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现状的界定,明确企业凝聚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内涵和构成,并对企业凝聚力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进行研究。
二、企业凝聚力的界定及构成
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凝聚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认为,任何一个群体内部都有着内聚与分裂的压力,内聚力来源于群体内部各成员间的特殊关系与相互的吸引力,表现为个体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前苏联社会心理学专家彼得洛夫斯基通过对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脉络进行分析,将组织内的凝聚力定义为情感吸引、价值认同、行为一致三个方面。目前学者们对于企业凝聚力的定义大多分为两类:第一类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机制出发,如黄运喜认为企业凝聚力是基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相同的利益、目标与价值观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的总和 〔1 〕20-21;第二类是从企业凝聚力的外部表现出发,如Mullen将企业凝聚力看作是处理内部成员之间摩擦的“润滑剂” 〔2 〕,李雅慧、朱建中将协同一致、团队精神、企业满意度、职工忠诚度、企业和谐度五个方面作为企业凝聚力的特征与内涵 〔3 〕。同时,大部分对于企业凝聚力的研究也普遍认为企业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增进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感与认同感,营造出和睦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结合企业凝聚力的形成机制与外部表现,对其内涵做了新的阐述,认为企业凝聚力是指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基于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利益、目标与价值观而形成的主观吸引力与客观控制力、维护力的合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与灵魂,对企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