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8课《虎门销烟》教案.doc

发布:2019-12-05约9.39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年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8课《虎门销烟》教案 四语教案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8、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2、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欣赏词句,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法: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经验???自由表达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1、相关影音、图片资料; 2、课件; 3、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相关故事,了解历史。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请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及时代背景 1、出示林则徐画像,提问:他是谁?他曾经作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2、板书课题。 3、解题:⑴出示地图,介绍虎门的位置。 ⑵圈点“烟”指什么?“销烟”又是什么意思?   ?????????⑶你知道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 (教师相机介绍鸦片的危害,及十八世纪中国深受此毒害的境况。尽量让学生介绍) ⑷你对林则徐还有什么了解?简介人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1)在预习中,你了解到什么?给大家汇报一下。 (2)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2、教师整理问题归类,并且板书。 3、学生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4、读后讨论:帮助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 5、再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齐读。 ⑵正音,重点强调“寨、渣”读准翘舌音;“分、担、缴、侮”读准声调。 ⑶这些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你怎样记住他? (提示“讯、泄、侮”的笔顺写正确,“抛”字结构要匀称。) ⑷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⑸在这些词语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⑹齐读生字词。 7、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准。 8、易错之处,集体纠正。 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在迅速浏览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销烟”的经过?其他小节又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3、小结分段方法:(一)1(二)2(三)3—5(四)6或(一)1(二)2—5(三)6 (学生说清理由,两种方法都可以)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布置作业:①听写生词; ②熟读课文; ③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词。 2、集体反馈。 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1、谈话:那一天,虎门寨是怎样一个情景?带着问题小声读第2小节,思考: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思考: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在那里?把你认为描写得不同寻常的语句勾画下来,并批注体会。 3、讨论: ①体会人多:“水泄不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侧……另一侧……”相机理解“水泄不通”的意思。   ②体会场面庄重:“彩旗林立,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都来了。”相机理解“林立”的意思。 ③提问:人们都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的呢?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朗读课文,展现这壮观场面。 5、讲读3—5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这几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哪一段最具体? (使学生明白全文紧扣题目,重点写了“销烟”的经过。) ⑵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节讲了哪几个意思?练习分层。 ⑶小结:第一层:下令硝烟。第二层“销烟”经过。 ① 学习第一层(1—3句) a、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气势,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 b、朗读,读出气势。 ② 学习第二层(4—5句) a、边读边归纳:林则徐是怎样硝烟的?尝试用词语列出小标题。 b、思考:从“撒盐抛烟、到石灰”描写细致,不但毫不凌乱,而且使人一看就知道,为什么?标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引导学生理清层次,体会“先……再……然后……”这一具有顺序的描写) c、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词介绍一件步骤比较复杂的事情吗? d、指导朗读第二层,读中感受这些词的好处。 ⑷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当时的场景。 ①提问: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②默读课文第四小节,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由此可见,老百姓对销烟的态度是什么?你知道是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体会人们的心情。 ⑸自读第五自然段,标出数量词,思考: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