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学教育撑起一片蓝天.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为小学教育撑起一片蓝天回顾我正式就任校长这十年的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身为校长必须适时、适度、适情地把教育方针政策与本学校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校长的管理要以人为本,要找准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抓方向,抓大事。紧紧依靠领导、教职工的信任和鼓励,放手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才能。我始终相信邓小平同志所讲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始终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切切实实地落实到工作实践之中。
现就我这十年的校长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动摇
一所学校,归根到底是靠教学质量来说话,要用教学质量向社会、向人民群众作出交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以毕业班为龙头,以点带面进行一线带课,面对面做好每次质量分析、研究和指导工作,坚定教师工作信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制订并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自创了一套科学、规范、民主的管理规程,运用多种管理机制,增强教职工工作责任感,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早在2003年,就在教师中推行奖惩制,按照教师的工作量、工作效能、教学成绩进行量化,直接与个人的经济收入挂钩,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建立了能者上、庸者平、愚者让的用人机制,使人人都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从2002年8月至今,我起草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各类教学质量表彰措施,这些措施及方案的出台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狠抓硬件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02年前,耀州区车站小学教学设施简陋、质量落后、生源流失严重,曾被当地列入撤校并点的名单之中。由于该校地处回民聚居区,撤校并点工作遭到回民的普遍反对。为了慎重处理这一问题,区上将这所学校搁置观察,并派我为这所学校校长。当我第一次跨入该校大门,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杂草丛生、校舍危漏、破旧不堪的荒凉景象,面对此情此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所学校办好。于是,我找准突破口,拟定报告向区政府、教育局将学校情况上报。经政府和教育局大力支持,经过艰苦工作,联系本区域群众,迎得回民支持,给耀州区车站小学建起了730m2的新教学楼,拆除了原有危房、改造了厕所、铺设了路面,对实验仪器进行了添置,绿化了校园环境,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加之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由原来的70余名学生增至240余名。
2007年8月,我调至耀州区规模最大的塔坡小学,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震,我校教学楼受到严重影响,我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在区政府和局领导的重视下,拆除并盖起了新的教学楼。近三年,校园环境得到了改观,学校设立了科技创新操作室(价值50余万元),增加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师生用上了燃气供暖,学校硬件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师生办公、学校环境不断完善,每学期均有新的变化,再次迎得社会的良好声誉。
三、坚持“科研兴校”方略
“科研兴校”是高层次办学的必由之路,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发展的一大契机。我不仅率先听课、评课、亲自组织各种教研活动,还制订了《优秀课例评选细则》、《先进教研组评选条件》、《课程改革成果展活动方案》等,指导多名教师撰写论文,除重视支持学校教研活动外,我还十分重视并努力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育信息化,为此,我不断争取上级支持,在加大学校信息化投入力度的同时,大力倡导教师从思想观念上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坚决摒弃陈腐的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由灌输式、填鸭式向启发式、探讨式转变,要从“粉笔、黑板、教材”向科学的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转变。2009年以来,我还提倡对教师进行广泛的现代技术培训,部分教师自制的CAI课件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
四、顺应时代要求,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一)班主任队伍建设。
在班级管理中,在传统的“眼勤、嘴勤、腿勤”基础上,注意了解社会,注意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因材施教。重视班干部的能力培养、重视班规的制订、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教会学生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巧妙地将“教人”与“教学”紧密结合。面对班上不同情况的学困生,教育方法和形势也应各具特色,归纳为:说服教育、信心教育、榜样教育、三心教育、师生同步、自我反省、侧敲旁击、不离不弃、作业留言、现实教育等。
我很注重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汇报形势上的创新,不要求面面俱到,只总结特点和新做法,加上我分年级的总结点评,用2天4节课的时间,收到了良好效果。我认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许是曾经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深知他们,更关注他们,他们的创造精神和追求上进的精神风貌给了我无比的信心和力量。
(二)名师队伍建设。
一个人从普通教师到名师,除了她个人的努力外,是学校这个集体给了他成长的机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