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大纲08578-车用内燃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车用内燃机 课程代码:08578
实践环节:08579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和要求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车用内燃机》是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突出对发动机性能认识的要求,从车辆对发动机使用要求出发,学习研究发动机的特性。本课程成为从事汽车维修与检测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及控制方法,以现代电子控制内燃机技术为主,着重讲述内燃机热功转换的基本原理、特性分析方法以及性能提高和改善排放的技术措施。
1、掌握发动机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性能。
2、掌握发动机的特性及匹配方法。
3、具备分析影响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提出提高性能指标的措施和方法的能力。
4、熟悉常规的发动机台架试验方法。
三、本课程与本相关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前,考生应具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原理》、《工程力学》和《传热学》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为学习《汽车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打下基础,并将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应用。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课程内容
1.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
4.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以及常见基本。
1.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式、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 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要求达到“识记”及“应用”层次;
(3)焓的定义及与温度的关系,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熵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要求达到“识记”及“应用”层次;
(5)理想混合气体,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①平均分子量 ②平均气体常数 ③道尔顿分压定律 ④亚美格分体积定律
⑤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焓、熵
(6)湿空气,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①基本概念 ②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 ③湿空气的密度、气体常数 ④湿空气的焓,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1)四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过程方程式, 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热力学能、焓、熵、功和热量的计算, 要求达到“应用”层次;
(3)四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的p-v图及T-s图, 要求达到“应用”层次;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课程内容
1.热机循环
2.四行程发动机理论循环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热力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限度等问题的规律。了解热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定律,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基础,掌握三种基本的发动机理论循环的热效率的计算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热机循环
(1)热机循环,循环功,有用热,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四行程发动机理论循环
(1)卡诺循环,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理论循环热效率和平均指示压力的影响因素, 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的简化方法, 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各理论循环热效率比较, 要求达到“应用”层次;
(5)卡诺循环热效率的计算方法, 要求达到“应用”层次;
第三章 燃烧学基础发动机的燃料的理化特性,了解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规律,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化学反应的计算。了解发动机代用燃料的特性和燃料电池的基础知识。辛烷值-定容反应,定温-定压下的反应,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燃料的燃烧热,定容热效应,定压热效应,生成焓,分解焓,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绝热理论燃烧温度计算,要求达到“应用”层次;
4.燃料电池
(1)燃料电池结构和工作原理,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第四章 传热过程
一、课程内容
1.导热过程分析
导热现象分析,导热机理,一维稳态导热问题,
(1)大平壁导热,①单层大平壁 ②多层大平壁
(2)圆筒壁导热,①单层圆筒壁导热 ②多层圆筒壁
2.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现象,对流换热的计算,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3.辐射换热
辐射换热,黑体辐射,实际物体辐射,两物体间的辐射换热量的计算,气体辐射,火焰辐射
4.发动机综合换热分析
燃气与壁面之间的辐射换热,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