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王宇发动机原理A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动力系.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
武汉理工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
王 宇
压燃式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燃烧过程观测方法:
高速摄影
激光诊断
采样分析
示功图
示功图分析及燃烧阶段的划分
滞燃期 (AB段)
压缩过程末期,燃料喷入,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准备过程,开始着火燃烧
急燃期(BC段)
滞燃期已混合好的可燃气体几乎同时燃烧,而在在上止点附近燃烧,压力急剧上升
缓燃期(CD段)
此阶段燃烧在活塞下行气缸容积增大的过程中进行
后燃期(DE段)
此阶段燃烧在缸内压力下降期间进行
滞燃期
滞燃期是燃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滞燃期越长,压力升高比和最高燃烧压力越高。
滞燃期极短,又对混合气形成不利,反过来又使柴油机性能恶化
滞燃期
影响滞燃期的因素
温度
压力
燃料性质
喷油提前角
转速
增压
随着压缩温度和压力提高,滞燃期减小
燃料性质对滞燃期的影响
滞燃期
喷油提前角的影响
喷油过早,缸内温度压力低,滞燃期长
喷油过迟,虽初始温度压力高,但作用时间短
存在对应最短滞燃期的喷油提前角
对应最短滞燃期和最好功率经济性的喷油提前角并不同
现代柴油机为控制NOx排放,采用推迟喷油的策略。
滞燃期
转速的影响
压缩压力
压缩温度
喷油压力
空气扰动
转速升高
通过活塞环的漏气及散热损失减小 温度压力升高
喷油压力升高 燃油雾化改善
缸内空气扰动增强 促进燃料蒸发
滞燃期
增压的影响
增压后使滞燃期缩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