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储蓄余额和城镇可支配收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镇居民储蓄余额与城镇可支配收入、CPI、存款利率之间
的回归关系(以天津市为例)
一、案例摘要:
研究主题:以天津市数据为例,研究影响城镇居民储蓄的因素,初步考虑影响因素可能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银行定期一年存款利率。
数据类型:年统计数
数据频度:年
起止时间:1992-2006年
主要研究方法:最小二乘法
小组成员:蔡文凌 李号雷
郑晓娟 张 放
二、模型的提出
根据我国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来看,居民储蓄每年都大幅度递增,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居民储蓄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个人可支配收入(R)
我们知道,居民储蓄是居民把可支配收入中暂时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有价证券,故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储蓄之源泉。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个人可支配收入以17.8%的平均速度增长,这就为储蓄的增加提供了基础。根据研究表明,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储蓄率一般较低,部分原因就是生存需要限制了储蓄能力。中等收入的国家,特别是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随着收入的增长,储蓄率有大幅度上升的趋势。而一些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如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储蓄率平稳,甚至有所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1995)故而可知,个人可支配收入在储蓄中的影响非常重要。
2、通货膨胀率(P)
通货膨胀是指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通货膨胀率则是这种水平的具体体现。通货膨胀率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储蓄水平。通货膨胀率越高,实际收入水平越低,并且实际利率也会越低,故储蓄也会下降。我国数次采用利率政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效果被通货膨胀抵销了。
3、利率(I)
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到存款的收益,因此利率理论上应该对居民储蓄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利率会促使人们将收入存入银行储蓄起来,相反降低利率则有利于促进投资与消费。
4、其他
当然,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本文也不可能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它们都会对储蓄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文化、城乡居民储蓄的心态、人口老龄化等等。但相对来说,其影响比较稳定,不容易变化,为了研究方便,所以在模型中,它们被视为参数和误差部分。
三、数据及来源
我们小组选取了天津市的数据为例,来对该问题进行回归分析与建模。
1、居民储蓄(S)
我们以在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统计数据库找到的“按城市分——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年度统计(天津市)”的数据为居民储蓄数据来源,具体如表1所示。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数据库官方网址如下:
国家统计局/tjsj/
国家统计数据库8/welcome.do)
2、个人可支配收入(R)
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来源同样是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统计数据库,具体如表2所示。
3、通货膨胀率(P)
我们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代表通货膨胀率,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统计数据库中有天津市1986年至2007年的CPI数据,各年数据是以上一年的数据为100%,因此需要调整为绝对数据。由于个人可支配收入数据只有1992年至2006年的,故只计算1992年到2006年CPI的绝对数据,即以1992年的CPI为100%,计算出各年的CPI绝对数据如表3第三列所示。
4、利率(I)
表4是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得到的历史存款利率统计表。
(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网址为:
/detail.asp?col=462ID=2479)
表4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调整时间 活期存款 定??? 期???? 存??? 款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1990.04.15 2.88 6.3 7.74 10.08 10.98 11.88 13.68 1990.08.21 2.16 4.32 6.48 8.64 9.36 10.08 11.52 1991.04.21 1.8 3.24 5.4 7.56 7.92 8.28 9 1993.05.15 2.16 4.86 7.2 9.18 9.9 10.8 12.06 1993.07.11 3.15 6.66 9 10.98 11.7 12.24 13.86 1996.05.01 2.97 4.86 7.2 9.18 9.9 10.8 12.06 1996.08.23 1.98 3.33 5.4 7.47 7.92 8.28 9 1997.10.23 1.71 2.88 4.14 5.67 5.94 6.21 6.66 1998.03.25 1.71 2.88 4.14 5.22 5.58 6.21 6.66 1998.07.01 1.44 2.79 3.96 4.77 4.86 4.95 5.22 1998.12.07 1.44 2.79 3.33 3.78 3.96 4.14 4.5 1999.06.10 0.99 1.98 2.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