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答案)..doc

发布:2017-01-11约2.2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5 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 又何间焉 (参与) ② 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③ 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④ 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 3、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 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 取信于民。 5、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 例 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 邪恶。 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 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 二、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劳其筋骨曾益其所不能曾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 必先苦其心志其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管夷吾举于士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文章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于——从 ; ②拂——违背; ③衡—— 通“横”,梗塞,不顺; ④然——这样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译文: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12.简答: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分) 答: 立论;道理论证 13.如果把这篇短文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4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4—18题。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