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C―CIK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doc

发布:2017-05-25约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C―CIK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生物免疫疗法DC-CIK联合同步放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同步放化疗序贯DC-CIK免疫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评估DC-CIK免疫治疗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7.50%(26/32),对照组85.72%(23/28),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9,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13%(17/32)、12.50%(4/32),与对照组的82.14%(23/28)、53.57%(15/28)相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e leukopenia and pneumonitis rea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3.13% (17/32) and 12.50% (4/32) respectively,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82.14% (23/28) and 53.57% (15/28)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分期Ⅱb~Ⅲ期,经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预期生存时间≥6个月,Karnofsky评分≥60分。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44~75岁,平均(61.3±5.9)岁;腺癌16例,鳞癌15例,腺鳞癌1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2~78岁,平均(62.1±6.0)岁;腺癌14例,鳞癌13例,腺鳞癌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放疗设备为美国瓦里安公司直线加速器,6 MV-X线三维适形照射,总剂量60~70 Gy,每周5次;化疗采用TP方案,给予患者多西他赛75 mg/m2,d1,顺铂75 mg/m2,d1~4,放疗期间进行2个周期的化疗,放疗结束后休息4周继续化疗4个周期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同步放化疗序贯DC-CIK免疫治疗的方案,具体放化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从第2化疗周期开始,每次化疗前进行DC-CIK免疫治疗,共5回输。DC-CIK培养方法:抽取患者100 ml抗凝外周血,分离核细胞重悬在无血清培养基中,37℃培养2 h,洗去未贴壁细胞,加入rhGM-CSF和rhIL-4,根据DC细胞生长情况2~3 d进行一次半量换液,5 d后收获。按照1?U3比例加入自体热休克凋亡抗原,24 h后加入细胞因子诱导成熟,24 h后收获并鉴定。将非贴壁细胞加入淋巴细胞培养基,37℃下载5%CO2孵育箱中培养24 h,加入rhIL-2和CD3抗体,刺激CIK细胞生长增殖,根据生长情况2~3 d进行一次扩瓶传代培养,7 d收获。按照1?U10的比例将DC细胞和CIK细胞进行混合,培养7 d,无菌试验检测阴性后于第14天收集细胞,检测活力80%以上可用 1.3疗效评价 根据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5]进行疗效评价,CT检查对比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以CR+PR统计临床有效率(RR) 1.4不良反应 参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标准和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6-7]来评价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胃肠道反应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则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则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1) 2.2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13%(17/32)、12.50%(4/32),与对照组的82.14%(23/28)、53.57%(15/28)相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传统对于恶性肿瘤的认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