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学生看书后回答 * * * * * * * * *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冷、暖锋的形态和符号不同,产生降水的区域也不同。那么,当一冷锋或暖锋经过我们这里时,我们将感受到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呢? 讨论完毕后,照此再谈谈暖锋天气过程)通过示意图的讨论,总结得出 * 讨论完毕后,照此再谈谈暖锋天气过程)通过示意图的讨论,总结得出 * A、根据气压值,写出高气压和低气压。 在图上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根据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画出实际风各(见下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看书46页,找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赤 道 低 压 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2 4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7 6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1 3 5 8 9 10 ● 考虑到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 压 低 压 高 压 低 压 低 压 中 高 纬 环 流 30oN 60oN 90oN 高 压 0o 30oN 30oS 高 压 低压 高 压 高压 低 压 低 压 低 纬 环 流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地东北 东 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23°26′N 23°26′S 66°34′S 66°34′N 0° ● 考虑到高低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以及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23°26′N 23°26′S 66°34′S 66°34′N 0° ● 考虑到高低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以及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陆地与海洋的气温、气压差异】 ? ? 夏 季 冬 季 原因 气温 气压 气温 气压 陆地 高 低 低 高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洋 低 高 高 低 ? 【总结】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 从而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带状分布。 ● 考虑到地球表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七月 ◆ 考虑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夏季风 ——气压带割裂为若干个高、低气压中心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印度)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30oN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0oN 一月 ● 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冬季风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60oN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0o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风向 冬:偏北风 夏:偏南风 10-5月:东北风 5-10月:西南风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A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B 地转 偏向力 C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D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总结: ? ①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两极受热不均 热力环流 单圈闭合环流 ? ①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两极受热不均 热力环流 单圈闭合环流 ? ①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两极受热不均 热力环流 单圈闭合环流 1. 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 A. 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 地球自转偏向力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B C 2. 当亚洲低压控制亚欧大陆时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