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工程定额基本理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工程定额
一、概述
(一)工程定额的概念
定额是指在一定社会生产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资源数量标准。
工程定额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出生产质量合格的单位建设工程产品所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或相应费用的数量标准。
工程定额不仅规定了数量标准,而且还规定了工作内容、质量要求等。
(二)定额水平
定额水平是指定额中所规定的消耗资源数量的多少。
定额水平由生产力水平决定,同时定额水平也能够反映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三)工程定额的产生及发展
“泰罗制”
(四)工程定额的分类
1、按生产要素分类
(1)人工定额(亦称劳动定额);
(2)材料消耗定额;
(3)机械台班使用定额
2、按定额用途
(1)施工定额;(工序)
(2)预算定额;(分项工程)
(3)概算定额;(扩大分项工程)
(4)概算指标;(整个建筑物或构筑物)
(5)投资估算指标等(单项工程或建设项目)
3、按编制单位和执行范围
(五)施工过程分析
施工过程是建设工地范围的生产过程。按组织上的复杂程度分为工序和工作过程。
工序是组织上不可分割的、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上属于同类的施工过程,其特点是:工作者不变、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及劳动地点不变。如平直钢筋、钢筋除锈、钢筋切割、钢筋弯曲等。
工作过程是由同一个工人或同一个小组所完成的在技术操作上相互联系的工序的结合体,其特点是人员不变、地点不变、材料及工具可变。
如砌砖工程,工作过程相当于分项工程。(分项工程一般是按照选用的施工方法、所使用的材料、结构构件规格的不同等因素划分的,用较为简单的施工过程就能完成,以适当的计量单位就可以计算工程量及其单价的建筑或设备安装工程的产品。)
二、施工定额
(一)概述
1、施工定额的概念
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为测定对象而规定的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劳动力、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
2、施工定额的作用
施工定额是直接用于施工管理的一种定额,是建筑安装企业的生产定额,也是施工企业组织生产和加强管理,在企业内部使用的一种定额。此外,施工定额还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
施工定额由劳动定额(人工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使用定额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
(二)劳动(人工)定额
1、劳动定额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1)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也称人工定额,是指在正常施工技术和合理的劳动组织条件下,完成合格单位产品所必需的劳动消耗量标准。
(2)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
1)时间定额,如0.8工日/m3。
2)产量定额,如1.25m3/工日。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子为时间定额,分母为产量定额)
图3.1 工人工作时间分析
2、劳动定额的测定方法
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
【例3-1】一个工人在一天内完成了1.2m3的墙体砌筑,根据技术测定统计,该工人一天内有两个小时工作时间属于非定额时间,则该工人完成该项工作的产量定额应为多少?
【解】定额时间=工作时间-非定额时间=6小时=0.75工日
所以,产量定额=1.2÷0.75=1.6m3/工日
(三)材料消耗定额
1、材料消耗定额的概念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合理和节约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一定品种、规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燃料等的数量标准。
2、工程材料的分类
工程材料根据其消耗特性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性消耗材料和周转性消耗材料两大类
(1)、直接性消耗材料
直接性消耗材料是指根据工程的需要构成工程实体、一次性消耗掉的材料,如通常所见的砖、砂浆、钢筋等
(2)、周转性消耗材料
周转性消耗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不是一次性消耗掉的、可多次周转使用的工具性材料,如模板、挡土板、脚手架等
3、直接性消耗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直接性消耗材料纳入定额的量为消耗量,由净耗量和损耗量组成。
净耗量是指构成工程实体的部分;损耗量是指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合理损耗量,包括场内运输损耗、加工制作损耗、施工操作损耗。
消耗量=净耗量+损耗量
损耗量=消耗量×损耗率
所以,消耗量=净耗量÷(1-损耗率)
直接性消耗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通常采用观测法、试验法、统计法、理论计算法
(1)、观测法
主要用于确定材料的损耗定额。
(2)、试验法
主要用于确定某类材料的不同强度等级与其材料消耗的数量关系。
(3)、统计法
也称统计分析法,是根据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数量、分项工程施工所消耗的某种材料的拨付数量、完成工作后该种材料剩余数量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量
(4)、理论计算法
适用于板、块类建筑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例3-2】某建筑墙面采用的1:3水泥砂浆贴瓷砖,瓷砖尺寸为150mm×150mm×5mm,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厚度为10mm,灰缝宽2mm,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