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工程定额计价方法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章 工程定额计价方法;第3章 工程造价计价依据;
我国的建设工程定额是在建国后逐渐建立和不断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50年代吸取了前苏联定额编制工作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后期又参考和借鉴了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定额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我国建设生产实际情况,编制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定额。1955年建工部编制了全国统一的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1957年国家建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这以后国家又将预算定额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下放到省、市、自治区。1963年建工部、1981年国家建委组织编制了全国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而后各省市、自治区又在此基础上先后修订本地区预算定额。
定额随着管理科学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它所提供的基本数据,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必备条件,所以其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2.1??程定额的作用及分类;2.1.1 工程定额的概念;2.1.2 工程定额的作用;2.1.3 工程定额的分类;2.按定额的用途分类
(1)施工定额
施工定额是以同一性质施工过程——工序作为对象编制,表示生产产品数量与生产要素消耗综合关系的定额。
施工定额属于企业定额。是在施工企业内部组织生产和加强管理使用的一种定额,
为了适应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施工定额项目划分很细,是工程定额中分项最细、定额子目最多的一种定额,也是工程定额中的基础性定额。;2.按定额的用途分类;(3)概算定额
概算定额是以扩大分项工程或扩大结构构件为对象编制的,是计算概算造价和确定人工、机械台班和材料消耗量所使用的定额。
概算定额也是一种计价性定额。它是编制扩大初步设计概算、确定建设项目投资额的依据。
概算定额项目划分的粗细与扩大初步设计深度相适应,一般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综合扩大而成的,每一项综合分项概算定额都包含了数项预算定额。;2.按定额的用途分类;2.按定额的用途分类;表2-1各种定额间关系比较;2.1.3 工程定额的分类;2.1.3 工程定额的分类;4.按主编单位和管理权限分类;4.按主编单位和管理权限分类;补充内容:信息价;2.2 施工定额;2.2.1 人工定额;2.2.1 人工定额;时间定额计算:例题1;2.人工定额的表现形式;2.人工定额的表现形式;3. 人工定额的编制;(1)施工定额的编制对象——施工过程;3. 人工定额的编制;(2)工时消耗的分类;1)必需消耗的时间——定额时间;辅助工作时间:是指为保证基本工作能顺利完成所需消耗的时间。例:砌砖过程中的起线、收线、检查、搭设临时跳板等。
在辅助工作时间里,不能使产品的形状大小、性质或位置发生变化。辅助工作时间长短与工作量大小有关。
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是执行任务前的准备工作或任务完成后的结束整理工作所消耗的工作时间。如工作地点布置、领取料具、更换工作服、检查安全措施、调整和保养机械设备、收拣工具、任务完成后交还图纸等所需消耗的时间等。准备和结束工作时间的长短与所负担的工作量大小无关,但往往和工作内容有关。;1)必需消耗的时间——定额时间;1)必需消耗的时间——定额时间;例:木作工程工时规范;2)损失的时间——非定额时间;多余工作时间:就是工人进行了任务以外而又不能增加产品数量的工作。如重砌质量不合格的墙体。多余工作的工时损失,一般都是由于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差错而引起的,因此,不应计入定额时间中。
偶然工作时间:也是工人在任务外进行的工作,但能够获得一定产品。如抹灰工不得不补上偶然遗留的墙洞等。由于偶然工作能获得一定产品,拟定定额时要适当考虑它的影响。;2)损失的时间——非定额时间;2)损失的时间——非定额时间;(3)测定定额的基本方法——计时观察法;(3)测定定额的基本方法——计时观察法;(3)测定定额的基本方法——计时观察法;(3)测定定额的基本方法——计时观察法;(4)拟定正常的施工作业条件;(5)拟定时间定额;(5)拟定时间定额;表2-2规范时间占工作班时间参考表;(5)拟定时间定额;;【例3-3】通过承包商对某毛石护坡工作测算得知:每10m3砌体需基本工作时间72h,辅助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和休息时间占工作延续时间的比例分别是5%、3%、2%、10%,计算完成10m3毛石护坡定额时间、产量定额。;2.2.2 材料消耗定额;2. 材料消耗量的组成;2. 材料消耗量的组成;3.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3.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3.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4)理论计算法
理论计算法是通过对施工图纸及其建筑材料用量的研究,用理论计算的方法计算出某种产品所需的材料净用量,然后再根据其损耗率,确定材料消耗量的方法。
理论计算法主要用于块、板类材料的净用量,如砖砌体、钢板、玻璃、锯材、镶贴材料等。
1)每m3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