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行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应用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肾病行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应用探析
商丘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目的:对应用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和单纯糖尿病确诊患者各62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62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研究2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lt;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lt;0.05)。结论:罹患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其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会明显升高,在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
随着近年来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临床上的日益增多,由于糖尿病所导致的肾病,已经成为临床上公认的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首要病因,该病患者的病情在早期阶段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大部分患者往往都会将其忽视,当检出到有异常情况的时候,肾脏的病理学变化程度已经非常严重。因此,临床对待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而血清胱抑素C是对肾脏早期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客观反应的一种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这一点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公认,且检测的方法简便,没有任何的组织学持异性,值得进一步推广[2]。本次对应用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单纯糖尿病确诊患者、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各62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研究1组中男性研究对象35例,女性研究对象27例;研究对象年龄41-87岁,平均年龄(59.8plusmn;1.4)岁;糖尿病病史1-16年,平均病史(3.2plusmn;0.5)年;研究2组中男性研究对象34例,女性研究对象28例;研究对象年龄43-88岁,平均年龄(59.9plusmn;1.5)岁;糖尿病病史1-17年,平均病史(3.1plusmn;0.6)年;对照组中男性研究对象36例,女性研究对象26例;研究对象年龄42-89岁,平均年龄(59.6plusmn;1.2)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gt;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在入院当天晚饭后开始禁食,于次日晨起静息状态下,抽取空腹静脉血液3mL,在离心机中处理15min,取血清;同时采集患者中段尿液标本5mL,在2-8℃条件下保存,并加入适量的甲苯作为防腐剂,待检。采用颗粒增强透视免疫比浊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和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两项指标的水平,并对比检测结果[3]。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三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 plusmn;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lt;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研究2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lt;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lt;0.05)。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一种最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该症状的出现会对广大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学改变的基础主要在于肾小球的血管和肾小球基质中所含有的葡萄糖胺聚糖的浓度水平呈现持续性异常降低状态,从而导致血管的内皮和基底膜的通透性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使大量的白蛋白漏出;并能够产生过多的胞外基质蛋白类物质,使患者肾小球基底膜的厚度明显增加,最终导致肾小球出现硬化,从而导致肾功能衰竭等更加严重病变出现。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而言,在早期阶段进行诊断对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