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三理化生]课题3 制取氧气课件.ppt

发布:2018-03-04约4.84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氧气制取实验装置 5、验满方法 6、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用排水法收集) 物质制取方案的选择原则: 原料经济;操作简单、安全;产品无污染 所以用过氧化氢:不加热,操作简单、节能 四、工业制氧气 工业生产要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可用空气做原料。 任何液态物质都有一定的沸点 方法二:膜分离技术 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 经多级分离,可得含90%以上氧气的富氧 空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 化合反应可表示为 A + B AB (多变一) 分解反应可表示为 AB A + B (一变多) 【例题1】一氧化氮(N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实验室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 A、用排水法 B、用向上排空气法 C、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用向下排空气法 【例题2】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由此不难判断B是分解反应。 【答案】B 如右图所示,甲、乙两个气密性良好的干燥集气瓶中都充满了空气。甲、乙瓶中的燃烧匙内分别放有足量的红磷和炭粉,a、b为止水夹。分别点燃红磷和炭粉,充分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同时打开a、b,则烧杯中的水先可能进入 ( ) A.甲瓶 B.乙瓶 C.同时进入甲、乙瓶 D.无法判断 (1)仪器⑤的名称是 ;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 (2)如果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制气装置应选仪器 (填序号)。 (3)如果用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最好选用仪器 (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 ; (4)比较(2)和(3)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3)的原因是 。 (5)把上面分解KMnO4制取氧气的仪器装配好后,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为: 。 2、如图所示,向盛有二氧化锰的广口瓶内逐滴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瓶内原有一预先充气的气球与导管相连。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不能说明装置是否漏气 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想一想 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收集什么气体? × ×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收集氧气应选 。 A 或 B 气体收集装置 选择依据: 气体是否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气体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液态氧贮存于蓝色钢瓶中。 加压降温 空气 液态空气 液态氮沸点-196℃,液态氧的沸点-183℃ 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氧 三个反应有何特点?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 A = B + C… 分解反应: (一变多) 三、分解反应: A 3、右图所示装置有许多用途 (1)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端通入。 (2)用于排水法收集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