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临床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008-02
【摘要】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位。宫缩乏力是产后大出血主要的原因,有效地处理宫缩乏力,是保留子宫及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我院对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大出血,经常规处理无效的15例产妇,运用了B-Lynch缝合术(子宫捆绑式缝合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术式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经济实惠、子宫复旧好、无并发症发生,无需特殊器械,基层医院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宫缩乏力;大出血;B-Lynch缝合术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而剖宫产术后出血率高达19.8%[2],宫缩乏力又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有效地处理宫缩乏力是保留子宫及降低产妇死亡的关键。我院对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大出血的产妇15例进行了B-Lynch缝合术,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妇产科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因各种原因进行剖宫产906例,发生大出血98例,对其中的15例进行了B-Lynch缝合术。产妇年龄20-35岁,孕周34-42周,初产妇12例,经产妇3例,剖宫产手术指征为横位、臀位、前置胎盘、疤痕子宫、双胎、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延长或停滞、胎方位异常、孕妇要求剖宫产术等。1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5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15例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例为横切口,4例为纵切口。15例宫缩乏力大出血的患者,均先给予按摩子宫,缩宫素的应用,米索前列醇600ug舌下含服或肛门给药,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出血明显部位“8”字缝合止血,观察无效,子宫柔软呈“囊袋”状改变,有活动性出血,即进行B-Lynch缝合术。
1.2 手术方法:将子宫托出腹腔,清理宫腔内积血并挤压子宫后行缝合术,从子宫下段切口右侧中外1/3交界处的切缘下2-3cm处进针,穿过子宫基层从切口上2-3cm处出针,缝线绕过右侧子宫底中外1/3交界处(距宫角3cm)达子宫后壁骶韧带的上方,相当于前壁切口水平进针,从宫腔内出针,缝线经过宫腔于子宫后壁左侧骶韧带上方出针。向上绕过左侧宫底1/3处(距左宫角3cm)达左前壁切口上方2-3cm处进针,切口下缘2-3cm处与右侧进针点在一水平上出针,助手再次挤压子宫,术者拉紧缝线打结。将子宫放回腹腔,观察无出血常规缝合子宫切口。
2 结果
15例因宫缩乏力大出血的患者应用B-Lynch缝合术后,子宫变色、缩小、变硬,出血减少或停止,无再次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病例,术后所有患者肠功能均在24-48小时恢复,且无术后腹痛、行动不便或其它特殊不适。15例均常规抗炎、缩宫、对症及支持治疗。术后7天拆线,切口Ⅱ/甲愈合。住院7-10天出院,子宫复旧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9月复经,月经正常;B超检查子宫附件正常。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位,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处理,通常采用按摩子宫、应用缩宫剂、局部缝合止血、宫腔纱布填塞、结扎盆腔血管等。经上述积极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产妇生命,也可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但介入治疗要有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有限的医院无法完成。子宫切除对产妇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因孕产期盆腔充血水肿,行子宫切除术难度较非孕期大,术中易出血及损伤周围器官,虽然保留了附件,但子宫切除后影响卵巢血液供应,使之提前衰退,导致更年期出现较早。子宫不单纯是一个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还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它可分泌多种激素、细胞因子和酶,参与许多生殖和生理过程,特别是给年轻及未有存活子女的妇女带来伤害。为提高生活质量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经保守治疗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才行子宫切除术。自从应用B-Lynch缝合术后,我院无因子宫收缩乏力大出血而行子宫切除术及死亡的病例。
3.2 B-Lynch由英国Milton Keynes医院的B-Lynch医生等报道[3]的一种外科手术缝合方法,主要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经常规处理无效的子宫大出血。
3.3 该术式的原理:使子宫纵向机械性压缩状,交织于子宫肌壁间的血管被有效挤压,血窦关闭,血流明显减少,同时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收缩,进一步压迫血窦,出血迅速停止。
3.4 B-Lynch缝合术操作比较简单,技术容易掌握,不像子宫动脉结扎术那样技术要求高,又不像子宫动脉栓塞术那样设备好,且不需要特殊准备和特殊器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