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角下高职人才“职业化”构成质性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视角下高职人才“职业化”构成质性的研究
摘 要:本文从企业视角出发,以接收交通运输、财经、旅游三个大类专业高职毕业生实习就业的企业管理者为对象,针对高职人才职业化构成要素进行访谈调查、资料整理和备忘录关键词抽取与分析,得出18项高职人才职业化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高职;职业化;质性研究;企业视角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从企业视角出发,以企业管理者为对象,针对高职人才职业化构成要素进行访谈调查、资料整理和备忘录关键词抽取与分析,得出高职人才职业化的构成要素。
笔者希望通过该项研究,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根据企业需要,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思路和方法,适应行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职业指导和其他各项工作,以及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掌握必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开发自己独特的职业兴趣,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做好职业准备,实现顺利就业,迅速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
1.职业化
“职业化”是当下比较时髦流行的一个词汇,职业化理念已经深入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中。
比如,法律阶层中的职业化就是指专门并直接参与法律运作的从业者的集合体,包括立法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在其他领域,例如职业教练员、足球运动员、职业经理人等以其自身职业谋生的人,职业化更多强调的是他们以创业或自己经营的企业为职业。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是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化培养,因此,这里的职业化的词性属于名词范畴,是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2.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相对于定量研究而言的,在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经常使用。
在非人工控制的自然环境中,研究人员参与到与研究对象的互动活动中,关注人的生活场景、相互影响、阅历经验、理解能力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探索研究,并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形成结论,这是一种在现实情境中获取对研究对象整体性概括的研究方式。
本文的质性研究是指自然的生活工作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剖析,并利用结构化访谈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建构其行为、语言的含义,以期得到系统性的研究结论。
三、研究过程与结论
1.访谈对象选取
本文依照深度访谈研究对象一般需要 10 名以上且都具有相同研究背景人员的国际学术惯例,选取了15名企业管理者作为访谈对象。这些人分别来自交通运输、财经、旅游三个大类专业高职毕业生实习就业的企业。之所以选择这三个专业大类高职毕业生实习就业企业的管理者作为访谈对象,是因为这三个大类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与工作内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各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企业性质的选择上,有国企、私企,保障了研究的广泛性。此外,参加访谈的人员在各自企业管理岗位上工作已有一段时间,不会存在沟通与语言表达方面的障碍,而且有对高职毕业生进行招聘、培训和在使用方面的经验积累,使得深度访谈内容可信可靠。
2.信息收集
本文研究期望通过企业管理者的访谈得到基于企业认知的高职人才职业化构成的共同点和一般规律。
针对上述目标,笔者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共设计了四个访谈问题,具体如下。
(1)您认为从事本企业工作的高职毕业生职业化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2)您认为这些职业化的要素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影响因素?
(3)您认为高职毕业生从事工作最欠缺的职业化要素是什么?
(4)您认为如何能提升这些方面的职业化要素?
访谈进行过程中轻松、相互信赖的沟通氛围是访谈顺利进行和资料充分收集的保障,这就要求访谈人员在访谈前要收集了解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相互信赖无障碍沟通奠定基础。
由于案例描述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所以应该鼓励访谈对象在表达对访谈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时,使用与高职毕业生相关的案例,即对访谈问题做案例化的描述。通过对这些信度与效度较高的生活化、自然化案例描述的研究,细化提取准确的关键词。
另外,鉴于深度访谈的开放性,在访谈过程中,本着严格与灵活并用的原则,在访谈提纲设定问题的基础上,适当扩展、深入以及调整谈话内容,尽量实现访谈内容的深入,便于后期的信息整理与结论提炼。
3.信息整理
鉴于个人感受对质性研究的影响,本研究对访谈记录整理分析过程严格控制。首先是访谈备忘录,应通过反复收听访谈录音分析整理得出;其次是至少应由三位相关研究人员通过讨论、分析和推断达成一致意见,概括出基于企业认知的高职人才职业化构成要素。
访谈资料分析分为开放式登录、关联式登录、核心式登录三个过程。
第一,开放式登录,其目的是抽取关键词。工作过程包括对通过反复收听访谈录音而整理好的访谈备忘录逐句进行分析,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