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

发布:2019-12-05约4.7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淮安市延安路小学 朱素梅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旨在教育学生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参加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也就感觉不到劳动的光荣。因此,学习这一单元时,学生会有所感悟。本单元被称为“劳动篇”,有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三个小伙伴》、《蚂蚁和蝈蝈》、《古诗两首》、《练习7》,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为主题框架选取课文。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上山栽树的故事。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对比的手法,讲的是夏天蚂蚁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古诗两首》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 《练习七》安排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其中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2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多音字和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中感受一定的道理。 4、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详细的特点,体会汉字的优美。 5、培养学生与别人交际时自然大方、有礼貌的态度与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四、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教学时间12课时,其中《三个小伙伴》2课时,《蚂蚁和蝈蝈》2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练习七》3课时。 五、课文教学设想 1、《三个小伙伴》一文中讲到了三种孩子喜欢的动物,再加上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表演”这一环节,以演促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一方面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来,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筋想、动身演、动口评,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2、《蚂蚁和蝈蝈》是一篇有趣的童话,配有精美生动的插图,很适合演读,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了表演朗读。通过让学生耳听,朗读,眼看,想象画面,在头脑中国“电影”进而表演朗读,把自己化为课文中的角色,自然而然地读出情来,从而尽快达到熟读成诵的层面来。另外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结合课文表达特点,设计了对比法,通过两种动物不同过车结果对比,让学生明辨正误,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3、《古诗两首》中的《锄禾》的前两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教学中设计了画图,引导学生将图与诗对照,体悟诗意,通过对词的理解,过渡到对句子的理解,在不断想象中感受农民在烈日下锄禾的情景。 附送: 2019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识字、说话,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学习铅笔字,掌握汉字从左到右的书写规则。 背诵、积累成语、谚语。 4.口语交际,指导学生认识益鸟,教育学生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动物的生活习性,练习说话,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田字格黑板、课件、挂图等 教学过程: 6 月9 日 第 1 课时目标: 通过字词句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乐趣,开拓学生思维,增长对动物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田字格黑板、课件 教学 环节 过 程 目 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反 思 一、认识动物 借助图片,认识动物,学 习动物的名称 1、今天,有一些动物碰到了困难,你愿意帮助它们吗? 2、出示动物图片:你认识它们吗?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的名称。 3、出示词卡,对应图片,学生借助拼音认读,指 名读,齐读。 1、看动物图片,认识动物,说出它们的名称。 2、借助拼音读动物名称,并和图片对应起来认识。 3、读题,解题。 4、它们碰到了什么困难了?出示题目:这些动物找不到家啦,我们来帮帮它们吧。学生读题。 5、出示第一题挂图,认识图上的事物:马厩、松树林、屋檐下的燕窝、北极冰山、蜂箱。 6、学生各自连线,帮动物们找到家。 7、交流校对。 4、看挂图,认识动物的家。 5、练习,帮动物找到家。 6、校对,认识每只动物的家。 二、补充句子 在认识动物和动物的家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写话。能把句子补充完整。拓展有关动物的知识。 1、练习说话,出示例句:松林住在松树林里。 2、引导学生说话:蜜蜂住在哪里呢?马呢?燕子呢?北极熊呢? 3、学生小组练习。指名说。 4、出示填空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