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_课件.ppt

发布:2016-08-09约小于1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4 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走进荷香月色 体味诗情画意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修辞手法:通感 荷波 凝碧地波痕 荷韵 更见风致了 河塘 上面,弥望的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舞女的裙 。 叠词的两大作用 *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简洁的文字给每一段拟一个小标题 月下荷塘 荷塘月色 荷塘四周 作者在描写月下荷塘美景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荷叶: 舞女的裙 羞涩地打着朵地…. 如一粒粒的明珠….. 如碧天裡的星星….. 如剛出浴的美人….. 袅娜地开着的 荷花 白花 缕缕清香 荷香 听觉描写? 其他描写? 彷彿….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举例:(1)她笑得很甜。 (2)人靓歌甜。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转为味觉) (听觉转为味觉) (嗅觉转为听觉) (视觉转为听觉)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秦观《浣溪沙》) 促织声尖尖似针。(贾岛《客思》) 风来花底鸟声香。(贾唯孝《登螺蜂四顾亭》) 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艾青写诗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 朗读课文的第四段,试去掉叠词,比较语感效果 1,有实观效用,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形象 2,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有音乐美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