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神科男性患者吸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doc

发布:2018-01-31约3.0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神科男性患者吸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精神二科四区 江苏省苏州市 215137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住院男性患者吸烟的主要原因,并且探讨分析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精神科男性吸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吸烟原因,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实验组(采用控烟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通过NOSIE量表评价患者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结果:精神科男性患者吸烟的原因主要包括心理意象10例(15.6%)、口手活动12例(18.8%)、自动13例(20.3%)、刺激15例(23.4%)、依赖22例(34.4%)、镇静23例(35.9%)、成瘾31例(48.4%)、享乐35例(54.7%)。患者控烟前NOSIE各项评分并没有明显区别(Pgt;0.05),通过3个月控烟护理干预后,患者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以及总分等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所升高(Plt;0.05),但是实验组变化更为显著(Plt;0.05)。结论:精神科吸烟患者不适合采用突然中断以及强制的方式,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控烟措施,帮助患者循序渐进的戒烟。 关键词:精神科;男性患者;吸烟原因;护理对策 吸烟不利于身体健康,不仅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吸烟者肿瘤等疾病发生风险,对于周围人群健康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1],精神病患者普遍都比较喜欢吸烟,其吸烟率是正常人的3-4倍左右,吸烟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以及病情发展。我国精神科男性吸烟患者远远高于女性,为了帮助精神科男性患者成功戒烟,抑制患者病情发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64例精神科男性患者吸烟原因,并且总结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64例精神科男性吸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同时将器质性疾病、躯体性疾病患者排除。现将64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大64岁,最小36岁,平均年龄(48.1plusmn;6.1)岁;患者病程最长44年,最短16年;每日吸烟量11-40 支,平均吸烟(18.7plusmn;8.5)支。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65岁,最小35岁,平均年龄(47.4plusmn;5.9)岁;患者病程最长43年,最短17年;每日吸烟量11-41 支,平均吸烟(18.5plusmn;8.6)支。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每日吸烟量等各方面资料并没有很大差异(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些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相应的控烟管理措施: 1.2.1制定科学的控烟措施。应该由具有较高年资的医师以及主管护师一起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在患者不同的的阶段制定相应的控烟措施,然后护理人员根据计划进行健康宣教,并且做好相应的效果评价情况。 1.2.2入院宣教。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治疗时就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吸烟数量以及吸烟习惯,多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让患者进入病房后就将打火机、香烟一起交给护士长统一保管。 1.2.3住院宣教。患者入院后,应该向患者讲解吸烟的危害性,而且吸烟会增加经济负担,进而使患者主动要求戒烟。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联系后应该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等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进而取得患者家属的主动支持、理解和配合。 1.2.4心理护理。邀请成功戒烟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向患者介绍相关戒烟经验,并且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心理状态。每周都应该组织一次知识讲座,主要是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内容。其次,每一个月都应该进行一次公休座谈会,如果患者表现好的话应该给予相应的表扬以及奖励。 1.2.5工娱疗活动。每天根据相应的计划组织患者去康复中心参与舞蹈、乒乓球、唱歌以及台球等各种工娱疗活动,而那些年老体弱患者就应该在病房里看电视或者读报。 1.3评价指标 采用RRSQ量表调查分析精神科男性患者吸烟的原因,共分为24个条目,每个条目0-3分,分量表8个,主要包括药理维度、社会心理维度两个维度。NOSIE量表属于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一共包括7个因子,30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主要是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能力以及日常行为改变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采用t检验显著性,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lt;0.05表示。 2.结 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