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doc

发布:2018-01-28约1.7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贾金华 王波 (江油市精神病医院 621700) 【摘要】目的:通过对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的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死亡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年间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死亡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引起死亡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工作责任心,做到早期发现,积极抢救,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的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科住院病人 死亡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死亡(特别是猝死)受到医院,家属和社会的重视,尤其是新入院,年轻的患者,家属往往难以接受,导致医疗纠纷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0年住院病人死亡的原因,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死亡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资料取自于2002.3-2012.8各种原因死亡的62例病例档案资料 1.2、疾病种类:精神分裂症5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3例、阿尔茨海默病1例、麻醉过敏性休克1例。 1.3、合并躯体疾病:心血管疾病12例、糖尿病3例、喉癌1例、鼻咽癌1例、结肠癌1例、胃癌1例。 1.4、猝死:62例死亡者中9例猝死,入院前无呼吸、心血管疾病,入院后辅助检查,心电图均无异常,发生在夜间。 2 原因分析 2.1、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数病人住院时间长,受精神病症状支配,不能诉说自己的病情变化,而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患者对躯体疾病的敏感性降低,医护人员只注重观察精神症状而忽视躯体疾病。 2.2、长期住院病人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外界接触是少,个人生活自理差,日常生活由工作人员照料,不愿参加工娱乐活动,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2.3、62例死亡者,自入院第一天至死亡均接受不同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尤其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不良反应,较严重,死亡率高。 2.4、部分病人入院时兴奋躁动,消耗大,受幻觉,妄想支配,拒绝进食进饮,易发生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 2.5、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对病情变化未认真观察,医护人员对内、外科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不足。 3 防范措施 3.1、对长期住院病人病情进行阶段性评估,对潜在的危险,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3.2、对年老体弱、兴奋躁动、新人院的病人安排在一级病房,对重点病人做到心中有数,按要求巡视病房,记录巡视时间,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3.3、改善医院住院环境,对康复期的病人督促参加工娱疗活动及体育锻炼,预防躯体疾病的发生。 3.4、兴奋躁动、拒食、拒饮的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饮食护理,保证正常生理需要量,必要时给鼻饲及补液治疗。 3.5、正确地选用精神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单一用药,逐渐加量,避免超大剂量用药或加药过快,联合要药等,在治疗期间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6、正确按时收集标本,为医生进行正确诊断提供帮助,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能造成多系统器官的损害,应定期收集各类标本,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为医生调??精神病药物用量及诊断躯体疾病提供依据。 3.7、对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低年资护士,加强监管力度,多巡视、勤观察,尤其在夜间、节假日、培养慎独精神,并加强制度执行力度。 总之,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的发生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资料 [1]曹新妹主编,精神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9、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