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审美化教学的改革探析.doc

发布:2018-10-12约8.31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学结合的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审美化教学的改革探析   摘 要 工学结合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较之其他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取得的明显成效,思政课在这方面相对滞后。工学结合模式强调学生对课堂和某项专业工作的主体参与,这和学生主体内在的审美诉求深度关联。高职院校思政课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审美化教学改革,通过对工学结合的资源、过程和思政课的部分内容进行审美化的整理和转换,实现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实效的明显提升。   关键词 工学结合;思政课;审美化;高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0-0061-05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和主流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学也随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相对于其他专业课教学利用工学结合的平台和契机所进行的轰轰烈烈改革,思政课教学在这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则相对滞后。近年来,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思政课也开始了相关的教学改革,试图既提高思政课与工学结合模式的契合度,又增强思政课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改革的效果仍不明显,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课程性质和定位的限制,又有教改实践的问题。在教材、课程本身无法随意改动的情况下,应对已有教改的做法作出深刻的反思,以便修正甚至变革。本文就当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作出概述,提出新的“审美化”教学改革理念及其实施途径,以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补充一种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出现和推广,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尤其是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出路。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浪潮,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而相对于专业课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改革的成功,高职院校思政课却面临较大的困境和挑战。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困境与挑战   受“项目化”教学改革导引,很多高职院校也纷纷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尝试使用“项目化”教学法,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项目化”教学改革对于专业课来讲,既符合课程的定位,也符合学生的培养目标[1]。但是对于思政课来讲,如果生搬硬套“项目化”教学法,则极有可能既背离思政课的课程定位,又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成长规律相悖。   对于课程定位来说,思政课(不管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是一门政治理论课,理论性是第一位的,而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又是其中的内核。所以与专业课相比,思政课的性质和内容本身没有对应任何可操作的项目或者很难转化成一个个独立的系统化“工作过程”。就思政课的本质来说,更不可能将之分解成一个个的工作任务并对应一种种专业技能。说到底,思政课培养的只能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价值观及人生观养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而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均是一种“超技能及操作”的偏形而上能力。这些“形而上”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成长成人和成才的必备条件(这点无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适用)。因此,虽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理念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2] 但是如果照搬专业课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方式,思政课本身的理论性、政治性及思想性等必然会遭到淡化甚至被省略,从而成为一门操作性甚至是游戏性的“低能”课程,这恰好和思政课本身的定位和功能相背离。同时,根据目前达成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共识性定位――他们普遍缺乏较高层次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正因为这些能力和素质缺乏,所以要在高职学习阶段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和补足),如果连思政课都忽视甚至放弃理论教学,而是重视所谓的项目化教学或者单纯的实践活动,那么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从何谈起?   (二)教学内容选择及建构的困境与挑战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一线专技人才这个主要目标,很多思政课教师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要在内容的选取上下功夫,同时要建构一种“职业化”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以为高职学生今后的谋生提供一种“对症下药”式的“事前训练和准备”。具体地说,就是“使教学内容职业化,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对接,使教学内容任务化,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将职业素养的培育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从而弱化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学科性、理论性。”[3] 诚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理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