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28讲 中和滴定学案.doc

发布:2018-05-13约1.05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8讲 中和滴定 1.实验原理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以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 (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2)选取适当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2.实验用品 (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图B)、滴定管夹、铁架台、烧杯、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特征和使用要求 ①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精确度:读数可估计到0.01 mL。 ③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④排气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尖嘴中的气泡。 ⑤滴定管的选用 酸性、氧化性的试剂用酸式滴定管,因为酸性和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 碱性的试剂用碱式滴定管,因为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玻璃活塞无法打开。 3.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1)滴定准备“八动词” (2)滴定过程“三动作” (3)终点判断“两数据” ①最后一滴: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突变。 ②半分钟:颜色突变后,经振荡半分钟内不复原,视为滴定终点。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计算。 4.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1.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2)滴定终点就是酸碱恰好中和的点(  ) (3)滴定管盛标准液时,其液面一定要调在0刻度(  ) (4)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  ) (5)滴定管在加入反应液之前一定要用所要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遍(  ) 答案  (1)× (2)× (3)× (4)× (5)√ 2.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如图所示,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①明确酸式、碱式滴定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②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而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液,指示剂应选择颜色变化明显的酚酞或甲基橙,不能选用石蕊。 考点1 中和滴定及误差分析 典例1 现用中和滴定来测定某烧碱溶液的浓度。 (1)滴定:用________式滴定管盛装c mol·L-1盐酸标准液。右图表示某次滴定时50 mL滴定管中前后液面的位置。把用去的标准盐酸的体积填入表格中,此次滴定结束后的读数为________mL,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 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 (2)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化简)。 (3)对下列几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①若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 ②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 ③若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 ④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则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 解析 (1)盛装盐酸用酸式滴定管;读数注意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酚酞的变色范围与7最接近。 (2)运用c(H+)·V(H+)=c(OH-)·V(OH-),c(OH-)=,消耗盐酸的体积取平均值。 (3)c(OH-)=,主要分析对V(H+)的影响。①不影响V(H+),无影响;②V(H+)偏小,结果偏低;③V(H+)偏大,结果偏高;④V(H+)偏小,结果偏低。 答案  (1)酸 24.90 大于25.10 mL 酚酞 (2) (3)①无影响 ②偏低 ③偏高 ④偏低 1.中和滴定的两个易错点 (1)分清完全中和与恰好为中性 ①完全中和强调的是酸、碱恰好反应生成盐,根据酸碱的强弱不同,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或碱性。 ②酸碱反应恰好为中性则强调的是反应后溶液为中性,而酸、碱不一定正好反应。可能酸不足,也可能酸过量,也可能恰好反应。这取决于酸碱的相对强弱。 (2)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①指示剂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的pH越接近越好。 ②指示剂在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明显,指示准确。 ③石蕊的“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所以石蕊不能作为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剂。 2.酸碱中和滴定中常见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的方法 依据原理c(标准)·V(标准)=c(待测)·V(待测),所以c(待测)=,因c(标准)与V(待测)已确定,因此只要分析出不正确的操作引起V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