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台北市立复兴高中九十三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段考....doc

发布:2018-03-05约7.6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九十三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第二次段考中國文化史試卷(科目代碼:09) 範圍:第1-3章 班級: 姓名:     座號: 共3頁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 不倒扣計分 梁啟超在1922年的一次演講中說:「歷史為人類心力所構成,人類惟常能運其心力以征服自然界,是以有歷史。若為地理能支配歷史,則五百年前之美洲,地形氣候皆大異於今日,而聲明文物,判若天淵,此何以稱焉?」從此處可以判知梁啟超的什麼想法? (A)主張人類歷史受自然環境的制約 (B)對「地理環境論」提出質疑 (C)對「心智決定論」提出質疑 (D)主張土地、氣候、食物是文化發達的主要因素。 岳飛/岳家軍;謝玄/北府兵;戚繼光/戚家軍;曾國藩/湘軍,歷史上這四支有名的軍隊其共同特色為 (A)士兵皆為召募而來 (B)皆因屢建軍功而遭皇帝解散 (C)都有助於中央集權 (D)將領皆為奸臣陷害而死。 今日史家考釋出土的居延海漢簡,容易看懂內容,而且比應用甲骨文研究歷史簡單多了,原因何在? (A)甲骨文是尚未成形的文字 (B)漢隸保留象形文字的特質 (C)漢隸筆畫將大篆簡省刪改 (D)中國文字發展到漢隸已達定型階段。  有關中國文化的起源問題,下列各項敘述,何者錯誤? (A)中國古代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的聚落,雖然在氣候與地理上各不相同,卻有其共同的現象,即分布在近水的高地 (B)現代的學者大都同意中國的文化是分區發展說 (C)從舊石器時代開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廣闊地區,普遍採用干欄式建築 (D)北方黃土區域產生以小米為主的文化,南方江漢流域產生以水稻為主的文化。 資料(一)有位皇帝對臣下說:「自古帝王雖平定中華,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則過之,所以能及此,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資料(二)「嚴華夷之防,重文武之別,裁抑王室貴族之奢淫,讓受教育講道理的讀書人為社會之中堅。」 資料(三)有份檄文中寫著:「蒙古、色目儘管不是華夏民族,既然共同生活在天地之間,只要遵守禮義,願意接受統 治,就能得到華夏人一樣的待遇。」 以上三段資料的解讀何者正確? (A)發生的順序是(二)(三)(一) (B)由(一)轉變為(二)的關鍵是安史之亂 (C)分別是唐太宗、漢武帝、元世祖所說的話 (D)由(二)到(三)中經五代十國。 隋唐之後,在地方官員的任用中,採取「本籍迴避」的措施,站在主政者的立場來看,其主要用意何在? (A)遏止地方勢力的擴張 (B)欲促進全國人才的交流 (C)避免官員與地方人士的勾結 (D)欲擴大官員的眼界。  傳統士大夫對文化認同重於族群差異,在下列哪一場亂事中表現得最明顯? (A)黃巢之亂 (B)安史之亂 (C)黃巾之亂 (D)太平天國之亂。 朝廷的詔書提到:「地是大臣之位,理應養育萬民,使萬物都得其緒,如今發生地震,顯示大臣有貳心,才使得國家根基不穩。我責怪自己不能安撫人民,使遠方的人都來歸順。為此,你們應該選拔優秀的人才,停止擾民之舉。」請問這個朝廷正要用何種方法選拔人才? (A)察舉 (B)九品官人法 (C)科舉制度 (D)官學成績優秀的學生。  「在此遺址上發現祭壇、陶塑女神像、大量出土的精美玉器,尤其是玉龍豬的出現與女神廟以南的積石塚。這種壇、廟、塚的結合在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出現是相當特殊。」文中的文化遺址是: (A)河南仰韶文化 (B)山東龍山文化 (C)遼西紅山文化 (D)浙江河姆渡文化。  下列哪些作品的第一手原作係用「大篆」寫成? (A)一字千金的《呂氏春秋》 (B)秦始皇下「焚書令」 (C)李斯骨氣豐勻、方圓絕妙的「諫逐客書、琅邪臺刻石、泰山刻石」 (D)浪漫灑脫的《莊子》。  馬端臨《文獻通考》:「蓋(甲)者,採毀譽於眾多之論;而(乙)者,寄雌黃於一人之口。」上文中的(甲)和(乙)分別是指哪兩種選才制度? (A)蔭任取才、科舉取士 (B)九品中正、八股取士 (C)科舉取士、鄉舉里選 (D)鄉舉里選、九品中正。  下列有關元代族群政策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朝廷實行種族歧視與種族隔離 (B)不同族群間互不通婚來往 (C)蒙古色目人亦研習漢學,形成多民族士人文化圈 (D)蒙古人依漢字造出蒙古文字,並訂立本土特色制度,目的是欲與漢人分庭抗禮。  西晉時盜墓賊挖掘戰國時代魏襄王墓,發現大批竹簡,此竹簡上的文字應是下列何者? (A)大篆 (B)鐘鼎文 (C)甲骨文 (D)蝌蚪文。  地方行政組織歷代有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