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docx

发布:2025-04-07约3.7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公司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设备、辅助设备、检测设备等各类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

3.职责分工

设备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监督执行。

组织设备维护保养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设备维护保养情况。

定期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配合设备管理部门实施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

及时反馈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协助设备管理部门进行故障诊断和处理。

维修部门

负责设备的故障维修和紧急抢修工作,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参与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

负责维修工具和设备的管理,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1.年度维护保养计划

设备管理部门每年年底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技术性能、使用年限等因素,制定下一年度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年度维护保养计划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维护保养内容、维护保养时间、责任人等信息。

年度维护保养计划经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2.月度维护保养计划

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年度维护保养计划,结合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每月制定月度维护保养计划。

月度维护保养计划应明确本月需要进行维护保养的设备清单、维护保养内容、时间安排等。

月度维护保养计划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下发给各使用部门和维修部门执行。

3.临时维护保养计划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或故障隐患,使用部门应及时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报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管理部门接到申请后,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确定设备故障原因,并制定临时维护保养计划。

临时维护保养计划应明确维修内容、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等信息,经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三、设备维护保养内容

1.日常维护保养

设备操作人员在每班开机前、停机后,应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设备外观清洁,清除设备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杂物。

检查设备各部位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应及时紧固。

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按规定添加润滑油或润滑脂。

检查设备的电气系统,包括电线、电缆、插头、插座等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如有损坏或失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声音、振动、温度升高等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运行。

2.一级维护保养

一级维护保养以设备操作人员为主,维修人员为辅,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一级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检查和清洗,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

检查设备的液压系统、气动系统、润滑系统等,清洗过滤器,更换密封件,添加或更换润滑油。

检查设备的电气系统,包括电动机、控制柜、传感器等,清理灰尘,检查线路连接是否牢固,测试绝缘电阻。

检查设备的传动系统,如皮带、链条、联轴器等,调整松紧度,检查磨损情况,如有磨损应及时更换。

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限位器、制动器等,确保其灵敏可靠。

对设备进行试运行,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否良好,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3.二级维护保养

二级维护保养以维修人员为主,操作人员参加,每年进行一次。

二级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对设备进行全面解体检查和清洗,修复或更换磨损的零部件。

检查设备的精度、性能,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使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检查设备的液压系统、气动系统、润滑系统等,更换老化的密封件、油管、气管等,清洗油箱、油池,更换润滑油。

检查设备的电气系统,包括电动机、控制柜、传感器等,更换损坏的电器元件,检查线路绝缘情况,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检查设备的传动系统,如齿轮、轴、轴承等,修复或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调整传动精度。

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限位器、制动器等,进行校验和调整,确保其安全可靠。

对设备进行全面调试,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否良好,各项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4.设备润滑管理

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运行情况,制定设备润滑图表和润滑卡片,明确设备各部位的润滑点、润滑方式、润滑周期、润滑油品种和用量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