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ppt课件 杜鹃枝上杜鹃啼.ppt

发布:2018-05-08约1.64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杜鹃枝上杜鹃啼 周瘦鹃 小品文者,不主题先行,不刻意为文,天地间虫鱼鸟兽、花草树木,都可为文,凭作者散淡的心,轻灵的笔作成,所以小品文最能体现作者才情风致。 周瘦鹃(1895——1968) 原名周国贤,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同时致力于园艺和盆景的研究。 他中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以写作和翻译为职业。1916年至1949年间,在上海历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等单位编辑和撰稿人;抗战前夕,上海文化工作者积极呼号御侮,他和鲁迅、郭沫若等数十人发表联合宣言。解放后,一边写作,一边从事园艺工作。他在自己的庭园里栽花培草,种植盆景开辟了苏州有名的“周家花园”。 2、作者对中国杜鹃文化既有自己的 看法,又对习惯说法给予理解。 试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 3、作者是怎样对待中西杜鹃文化的 差异? 1 、了解课文中作者引述有关写杜 鹃的文字的涵义和作用。 杜鹃文化 中国(诗词、典故) 外国(波兰名曲、杜鹃钟) 悲愁 欢愉 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 课外练笔 介绍某种花鸟鱼虫,或借某种花鸟鱼虫抒发情怀。 2、此文和上文都谈到评价杜鹃的 原则和标准问题,试将二文的 原则进行对比:周文评价杜鹃 的原则是(不超过9字) 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 郭文评价杜鹃的原则是 (不超过20字) 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 的例证多的是。 3、用简练的文字解答“过去和 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 被人哺育着”这句话。 课外练笔 介绍某种花鸟鱼虫,或借某种花鸟鱼虫抒发情怀。 2、作者对中国杜鹃文化既有自己的 看法,又对习惯说法给予理解。 试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 3、作者是怎样对待中西杜鹃文化的 差异? 1、了解课文中作者引述有关写杜 鹃的文字的涵义和作用。 2、作者对杜鹃知识的介绍,包 含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钟情, 隐含了年轻时对杜鹃的一片 挚爱;表达了老年后对杜鹃 鸟的一种理性审视,在东西 文化的对比中,道出问题的 实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作者对杜鹃知识的介绍,包含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钟情,隐含了年轻时对杜鹃的一片挚爱;表达了老年后对杜鹃鸟的一种理性审视,在东西文化的对比中,道出问题的实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作者以兼容并包、超然达观的心态,理性审视中西文化的差异。 语言特色 以精短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语言简短精练,表意明晰、清爽。以短句为主,注意长短结合,有节奏美。 “蜀国曾闻子归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少游·《踏莎行》 C、往年亡友马孟容兄------句虽平凡,我却觉得别有情味。 3、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暗示作者喜爱杜鹃的关键语句。 A、波兰有支名民歌------悦耳动听。 B、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 。 D、它能帮助田家兴农事------不要耽误了农事。 E、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 2、课文中介绍杜鹃鸟的生物习性是通过(? )的方法实现的。 ? A.转述???????????????????? B.引用 ? C.描写???????????????????? D.刻画 B 1、课文中表明杜鹃花鸟同名的诗句是(?? ) A. “天地间愁种子” B. “杜鹃花落杜鹃啼” C. “杜鹃枝上杜鹃啼” D. “东风第六桥边柳, 不见黄鹂见杜鹃” B 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