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态学选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Crombie(1947)所进行的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和拟谷盗Tribolium comfusum实验, * 硅藻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和针杆藻(Synedra ulna) 上世纪中国灭绝的10种野生动物 (1)新疆虎(1916年灭绝) ?(2)普氏野马(20世纪60年代灭绝) ?(3)高鼻羚羊(20世纪60年代灭绝) (4)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 ?(5)直隶猕猴(20世纪80年代灭绝) ?? (6)白头鹳(灭绝年代不详) ?? (7)豚鹿(20世纪70年代灭绝) (8)小齿灵猫(20世纪80年代灭绝) (9)镰翅鸡(2000年宣布灭绝) (10)冠麻鸭(20世纪中叶灭绝) ??1.原产罗布泊和塔里木河下游,1916年由斯文见于罗布泊、库尔勒。瑞典探险家斯文在其《罗布泊探险》一书中对当地人描述虎的遗骸被蚁类吞噬的情景进行了记述。 新疆虎 普氏野马 2.普氏野马,又名蒙古野马。1881年,俄国的普热尔瓦尔斯基在新疆发现,并命名。1890年,一德国人从中国捕到52匹野马, 贩运到汉堡后,仅剩28匹, 8匹繁殖了后代。真正野马的最后一次观察记录在20世纪60年代,此后再无踪迹。 高鼻羚羊 3.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等地区有不连续分布,此后再无踪影。 4.台湾云豹,又名龟文豹。上个世纪60年代尚有猎取记录,因森林的砍伐,对皮毛、豹骨的需求,其数量直线下降。1972年始,宝岛不再有豹。 台湾云豹 5.直隶猕猴曾是中国分布最北的灵长类动物,河北雾灵山便是作为猕猴分布北限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入20世纪后,人们涌入雾灵山地区砍伐,直隶猕猴灭绝于雾灵山。 ??6.白头鹳,一种大型涉禽,集群生活在沿海及内陆沼泽、泛洪区。上世纪50年代后就一直无野生报道,因此断定,中国境内可能灭绝。 7.豚鹿,我国仅在云南耿马和西盟县边界发现过。科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调查时仅仅发现了屈指可数的几只,上世纪80年代再做调查时,已绝迹。 ?8.?小齿灵猫,国内仅分布于滇南西双版纳勐腊和勐养。除20世纪70年代在勐腊曾获2个标本,在景洪、勐养收购到3张皮子外,上个世纪80年代后再无踪影,估计已经灭绝。 ??9.镰翅鸡分布于小兴安岭及黑龙江下游,国外见于西伯利亚。1986年、1987年调查时,已无踪影。2000年新华社发布消息,黑龙江动物所经5年调查,没有发现镰翅鸡,当地老百姓也已几十年没有见到。 ??10.冠麻鸭,又名凤头麻鸭,原产中国东北、日本、朝鲜、俄罗斯。人们曾于1877年、1913年、1916年分别发现过。直到1964年5月16日,在海参崴出现过一雄二雌三只,但后又神秘地消失。估计冠麻鸭已于20世纪中叶灭绝。 第六节 商业捕鲸与鲸种群的保护 在全世界的海洋上,广泛分布着近百种鲸类动物-体型硕大的蓝鲸、露脊鲸,通身光滑的海豚等。鲸类一直都被人类认为是海洋大兽。然而,鲸的庞大却敌不过人类的贪婪与残忍。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捕鲸国分别是日本、挪威、冰岛,在那里每年有1400头鲸因此走上了不归之路。从1986年至今的二十年间,这三个国家已经捕杀了超过15000头鲸。 1986年,世界捕鲸委员会(IWC)通过《全球禁止捕鲸公约》,严格禁止世界各国进行商业捕鲸。1987年,这一禁令出现了松动,允许以研究为目的的限量捕鲸活动。于是,日本便打着科学考察的旗号,驾驶“调查船队”随季节南北奔走,继续捕杀鲸鱼,其触角已经伸向南极地带。 日本2006年度向全世界宣布的捕鲸“配额”为——1240头。2006年5月,日本外交部向其执政党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在出席第58届国际捕鲸委员会大会的国家中,将有34个国家支持日本的捕鲸立场,而反捕鲸国家有32个。日本2007年将捕杀935头小须鲸和10头濒临灭绝的长须鲸,以作为“科学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捕鲸炮正在向一头鲸发射 鲸被捕杀后将要进行进一步加工 日本市场出售的鲸肉 一个被切割下来的鲸头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地球生物需要我们共同来保护,你能做些什么呢? THANKS 返回 锯谷盗 拟谷盗 下屏 两种昆虫共同生活在面粉中时,拟谷盗会积极杀死未成熟的锯谷盗,但如在面粉内放上管子,体形较小的锯谷盗则能逃脱拟谷盗的攻击,两个物种就能共存。 返回 返回 内禀增长率: 是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性质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反应了种群在理想状态下,生物种群的扩繁能力。 返回 * 拟腊嘴雀,猫声鸫和白眼绿鹃 * 1881年,俄国的普热尔瓦尔斯基在新疆发现,并命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