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道路交通组织与控制.ppt

发布:2017-09-21约3.6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道路交通组织与控制 第1节 概述 一、道路条件和驾驶员的工作特点 在道路上行车时吸引驾驶员注意力的三组因素: 1.直接与道路有关的因素 2.与其他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以及行人等交通实体有关的因素 3.与总算没有直接关系的因素 二、道路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对交通条件的影响 三、交通状况和交通安全与交通量的关系 四、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提高通行能力及交通安全方法的交通组织 五、根据行车速度图改善交通组织措施 六、人的因素在交通组织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交通组织方法和设施的选择 一、交通组织方法和设施的选择 道路的交通状况以及事故率取决于正确选择管制设施的形式、大小以及相对于道路行车道的位置。 二、根据驾驶员情绪的紧张程度组织交通 第三节 运用规划手段组织交通 一、选择规划方案组织交通的原则 1.按速度划分交通流 2.按行车方向划分交通流 二、用辅助车道组织交通 三、交通流按方向、组成及行车速度进行划分 四、平面交叉口渠化交通 五、通过小居民点路段的交通组织 第四节 利用技术设施组织交通 一、驾驶员对道路标志的感觉 发现、识别、辨明、理解。 二、设置道路标志的原则 三、保证驾驶员对道路前进方向的视线明晰 四、道路维修施工地带的交通组织 第五节强行管制交通流运行的方法 一、降低行车速度的方法 二、对驾驶员的预告 第六节 交通管理与控制 一、概述 (一)目的与作用 交通管理就是按照既定的交通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和工具合理地限制和科学地组织、指挥交通。 (二)内容与类别 1.技术管理 2.行政管理 3.法规管理 4.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考核 5.交通控制 二、交通管理与控制方式的选择 (一)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方式 1.交通信号控制 (1)点控制 (2)线控制 (3)面控制 2.停车控制 3.让路法 4.自行调节法 5.不设管制 (二)交通管理与控制方式选择 1.影响方式选择的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设计小时交通、相交道路的性质、安全保障与不同控制方式可能提供的通行能力、可能取得的最小延误。 2.按相交道路性质、类型选择 3.按交通量和事故选择 4.其他因素 第七节交叉口的信号灯控制 一、设置信号灯的依据 二、信号灯基本参数的确定 单点定时信号灯的(三要素)主要参数为周期长度、相位、绿信比。 1.信号相位---我国两相位控制方案 2 .信号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 信号周期c是红、黄、绿信号显示一个循环所用的时间。(S) 分为最佳周期时间、最小周期时间 最佳周期时间c0----通车效益指标最佳的交通信号周期时间。 最佳周期时间cm----到达车辆刚好能全部通过交叉口的周期时间的最小值。 绿信比----在一个周期时间内, 有效绿灯时间与周期时间之比。 3.绿灯间隔时间I 绿灯间隔时间在我国为黄灯加红灯时间或全红时间。 4 .饱和流率和有效绿灯时间 图6-5 有效绿灯时间=实际绿灯时间+黄灯时间-起动损失时间 5.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饱和度 各进口方向的通行能力是交叉口设计中最关键的因素。 (1)信号相位的通行能力与饱和度 某一信号相位允许通过交叉口的总车辆数(即通行能力Q),取决于饱和流率(S)及所能获得的绿信比( μ= g/c)。 实际流量q与通行能力Q的比值,称为相位饱和度(X)。 为了保证交叉口的畅通,相位通行能力必须保证: Q>q,实际交通量小于相位通行能力。 X<1,相位饱和度小于1。 μ >y,绿信比大于流量比率。 (2)交叉口的总通行能力与饱和度 饱和度的实用限定值0.8~0.9之间。 三、单点信号控制配时设计---点控 1.单点信号控制的几种方式 (1)定时控制 ①单点定周期控制 ②多段定周期控制 (2)按钮式信号控制---人工控制 (3)感应式信号控制 ①半感应式信号控制----相交道路不同等级 ②全感应式信号控制----相交道路交通量都较大,且不稳定 ③公共汽车感应式信号控制 ④列车感应式信号控制 2.信号周期设计 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应选用同相位流量比( )最大者进行计算。 (1)最短信号周期cm (2)最佳周期c0---获得最佳的周期和绿信比 (3)实际最小周期 交叉口的饱和度为0.9。 (4)信号周期计算 3.绿信比 (1)绿灯时间 (2)绿灯间隔时间 (3)黄灯时间 (4)行人过街时间 四、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系统简介 线控 第八节调整公路现代化管理系统 四大部分组成:通信系统、临近系统、收费系统、电源系统 第七章交通规划 第一节交通规划的定义、类型与程序 一、交通规划的定义 二、交通规划的层次和类型 1.按时限分 远景或远期战略规划20~30年, 20~50年 中长期规划10~20年 近期规划3~5年 2 .按对象和内容分 综合性规划 专项规划 三、交通规划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