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电路分析方法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1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2.1.2 电阻的并联 2.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换 练习: 2.3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3.1 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恒压源) 例1: 2.3.2 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恒流源) 例1: 2.3.3 电源两种模型之间的等效变换 例1: 例2: 2.4 支路电流法 2. 5 节点电压法 2节点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推导: 例1: 例2: 例3: 齐性定理 2.6 叠加定理 用支路电流法证明: 例: 2.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2.7.1 戴维宁定理 例1: 练习: 2.7.2 诺顿定理 2.8 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四种理想受控电源的模型 例: 例: 例: 例:试列出右图含受控源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计算电路中A、B 两点的电位。C点为参考点。 I3 A I1 B 5? 5? + – 15V 10? 10? 15? + _ 65V I2 I4 I5 C 解: 解得: VA = 10V VB = 20V 自电导 互电导 试用KCL去理解多节点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并考虑有两节点间有恒压源的情况 广义节点 虚节点 思考:节点电压方程如何列? 只有一个电源作用的线性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或电流与电源成正比。 若 E1 增加 n 倍,各电流也会增加 n 倍。 R2 + ? E1 R3 I2 I3 R1 I1 2.6 叠加定理 + _ RL Vs iL 1A 20V 100V ?A 对于线性电路,任何一条支路响应,都可以看成是由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电压源或电流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分响应的代数和。 原电路 + – E R1 R2 (a) IS I1 I2 IS单独作用 R1 R2 (c) I1 I2 + IS E 单独作用 = + – E R1 R2 (b) I1 I2 叠加定理 由图 (c),当 IS 单独作用时 同理: I2 = I2 + I2 由图 (b),当E 单独作用时 原电路 + – E R1 R2 (a) IS I1 I2 IS单独作用 R1 R2 (c) I1 I2 + IS E 单独作用 = + – E R1 R2 (b) I1 I2 根据叠加定理 解方程得: 原电路 + – E R1 R2 (a) IS I1 I2 列方程: I1 I1 I2 I2 即有 I1 = I1+ I1= KE1E + KS1IS I2 = I2+ I2 = KE2E + KS2IS ① 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③ 不作用的电源置零: E = 0,即将E 短路; Is=0,即将 Is 开路 。 ② 线性电路的电流或电压均可用叠加定理计算, 但功率P不能用叠加定理计算。例: ⑤ 应用叠加定理时可把电源分组求解 ,即每个分电路 中的电源个数可以多于一个。 ④ 解题时要标明各支路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若分电流、分电压与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参考方 向相反时,叠加时相应项前要带负号。 已知: US =1V、IS=1A 时, Uo=0V US =10 V、IS=0A 时,Uo=1V 求: US = 0 V、IS=10A 时, Uo=? 解:电路中有两个电源作用,根据叠加定理可设 Uo = K1US + K2 IS 当 US =10 V、IS=0A 时, 当 US = 1V、IS=1A 时, US 线性无 源网络 Uo IS + – + - 得 0 = K1? 1 + K2 ? 1 得 1 = K1? 10+K2 ? 0 联立两式解得: K1 = 0.1、K2 = – 0.1 所以 Uo = K1US + K2 IS = 0.1 ? 0 +(– 0.1 ) ? 10 = –1V 二端网络的概念: 二端网络:具有两个出线端的部分电路。 无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没有独立电源。 有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含有独立电源。 b a E + – R1 R2 IS R3 b a E + – R1 R2 IS R3 R4 不含源二端网络 含源二端网络 不含 含 a b R a b 不含源二端网络 + _ E R0 a b 电压源 (戴维宁定理) 电流源 (诺顿定理) a b 含源二端网络 a b IS R0 不含源二端网络可化简为一个电阻 含源二端网络可化简为一个电源 任何一个含源二端线性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动势为E的恒压源和内阻 R0 串联的电压源来等效代替。 含源 二端 网络 R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