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曲线计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缓和曲线坐标计算
曲线的一般组成
真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从小里程依次为:ZH(直缓点)、HY(缓圆点)、YH(圆缓点)、HZ(缓直点),如图所示:
方位角的概念
从标准方向的正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到直线的水平角称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圉为0—360°,如下图所示a即为直线L的方位角:
点的坐标计算(坐标正算)
已知A点的坐标为XA,YA,距离D,直线AB的方位角a,计算B点坐标,如图:
计算方法:
(3-1)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及切线方位角的计算
1、直线段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及方位角(坐标反算)
只需求出该点所在直线的方位角及里程即可解得,即:
(4-1-1)
方位角 (4-1-2)
注意:a的取值范圉根据以下条件确定:
ΔY0, ΔX0时,a在第一象限0~90°, a= atgΔY/ΔX;
ΔY0, ΔX0时,a在第二象限90°~180°,a= 180°+ atgΔY/ΔX;
ΔY0, ΔX0时,a在第三象限180°~270°,a= 180°+ atgΔY/ΔX;
ΔY0, ΔX0时,a在第四象限270°~360°,a= 360°+ atgΔY/ΔX;
2.缓和曲线的坐标计算公式(切线支矩法)
2.1小坐标计算公式
理论推算: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结论:小坐标计算公式(适合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
(4-2-7)
(4-2-8)
DP和βP计算:
(4-2-9)
(4-2-10)
P点方位角计算:
(当α±βP360°,αP=α±βP-360°,当α±βP0,αP=α±βP+360°;“±”号指定:左偏第一缓和曲线为“-”,第二缓和曲线为“+”,右偏第一缓和曲线为“+”,第二缓和曲线为“-”) (4-2-11)
ρ缓和曲线曲率半径
A2缓和曲线常数
A缓和曲线参数
β缓和曲线任意P点中心角或P点的缓和曲线角
缓和曲线上任意P点到ZH点或HZ点的曲线长度
第一或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R 圆曲线半径
xp缓和曲线上任意P点的小坐标x
yp缓和曲线上任意P点的小坐标y
DP缓和曲线上任意P点至ZH点或HZ点的方位直线距离
βp缓和曲线上任意P点与ZH点或HZ点的切线夹角
αZH点或HZ点方位角
αPZH点到缓和曲线上任意P点的直线方位角或缓和曲线上任意P点到HZ点的直线方位角
2.2小坐标转大地坐标计算公式
(“±”号指定:左偏第一缓和曲线为“+”,第二缓和曲线为“-”,右偏第一缓和曲线为“-”,第二缓和曲线为“+”) (4-2-12)
Yp 缓和曲线上任意P点的大地坐标Y
Xp 缓和曲线上任意P点的大地坐标X
3.缓和曲线中圆曲线上任意P点的坐标及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3.1小坐标计算公式
(4-3-1)
(4-3-2)
(4-3-3)
(4-3-4)
(4-3-5)
xp 圆曲线上任意P点的小坐标x
yp 圆曲线上任意P点的小坐标y
P点的缓圆曲线角
m 切线外移量
p 圆曲线外移距
β0 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切线角
P点至ZH点或HZ点的曲线长度
第一或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P点至HY或P点至YH的曲线长度
3.2小坐标转大地坐标计算公式
(“±”号指定:左偏第一缓和曲线为“+”,第二缓和曲线为“-”,右偏第一缓和曲线为“-”,第二缓和曲线为“+”) (4-3-6)
DP和βP计算:
(4-2-9)
(4-2-10)
P点方位角计算:
(当α±βP360°,αP=α±βP-360°,当α±βP0,αP=α±βP+360°;“±”号指定:左偏第一缓和曲线为“-”,第二缓和曲线为“+”,右偏第一缓和曲线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