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pdf
六年级语文第下册课堂导学案
教学时间课题10.古诗三首课时安排3课时
主备教师xx辅助备课教师xx使用教师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目标
3.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重点与难1.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点2.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导学流程二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教师揭示课题:在灿烂浩瀚的中华文学长河里,古诗始
终表现着她独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三
首》。
2.教师引入: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
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
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
(板书课题:马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诗歌,读好停顿。
2.对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三、展示交流,点拨总结
1.默读古诗,启迪质疑。
教师引导: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
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大漠燕山钩
4.品读第一、二句。
(1)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
的丰富意象。
教师启发::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
画面?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意境。
5.品读第三、四句。
(1)教师引导: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
捷矫健的风姿。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达标检测,反馈评价
1.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想想
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教师启发:从李贺的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3.教师小结: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
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
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
的志向。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了解表达方法。
教师引导: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
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
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
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读、品、悟、背。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三、展示交流,点拨总结
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áo”;“碎”读“suì”。
2.明确诗歌节奏。
3.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释题,理解“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
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
石灰。
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
(3)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
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
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
4.深入研读,领略意境。
讨论交流:读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