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卤代烃.ppt

发布:2017-05-27约1.34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卤代烃 教学要求: 1、了解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2、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3、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其影响因素,能正确判断SN1和SN2反应 4、掌握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及格氏试剂的应用 1.亲核取代反应SN(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 * 1.根据原子数目可分 2.根据卤代烃中烃基的结构不同可分 3.根据和卤原子相连的C原子可分为 一卤代烃:CH3X C6H5X 多卤代烃:CHX3 C6H6X6 饱和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芳香卤代烃 伯卤代烃 RCH2X 仲卤代烃 R2CHX 叔卤代烃 R3CX 一、 分类 §6-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 命名 结构比较简单的卤代烃可以按卤原子相连的烃基的 名称来命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较复杂的卤代烃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一、 物理性质 §6-2卤代烃的性质 二、 化学性质 带负电荷的离子(HO-, CN-, RO-, -ONO2等), 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分子(NH3等) (1)亲核取代反应 a.亲核取代反应可生成许多类型的有机物。 b.可形成C—C键,增长碳链,是良好的烷基化试剂。 c.烃基的结构,对RX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 小结 (1) SN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① 历程 # # 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 由于烷基的供电子性,α-C原子上随着烷基的增加有利于C-X键的断裂,所以SN1反应速度受电子效应的影响是很大的。 电子效应 空间效应 三级卤代烷中心C原子上连有三个烷基,比较拥挤,形成碳正离子的,呈平面三角形结构,烷基之间距离增大,故有利于取代。 烃基结构对SN1的影响 (2) SN2——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① 历程 α-C原子上的H原子逐一被烷基取代后,α-C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增大,这样不利于亲核试剂对反应中心的进攻。 空间效应 电子效应 (3)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烃基的结构: 亲核试剂: 溶剂: 离去基团: 伯卤代烷按SN2历程进行,而叔卤代烷按SN1历程进行,仲卤代烷则根据具体反应条件来定 亲核试剂亲核能力越强,越有利于SN2反应的进行 极性越大越有利于SN1反应, 对于SN2反应则相反 无论是SN1或SN2反应,离去基团的碱性愈弱,反应物愈容易被取代,卤代烷的反应活性是RI>RBr>RC1 ① 消除反应定义 ② 消除反应的方向 2°和3°级卤代烃消除时存在方向问题。 实验证明: 主要产物是双键碳 原子上连接烃基最多的烯烃。 ——Saytzeff规则 3、消去反应 单分子E1历程消除反应: 双分子E2历程消除反应: 结论:强碱,高温,弱极性溶剂有利于消除反应。 # ③ 反应机理 有机镁试剂称为Grignard 试剂,简称格氏试剂。 4.与金属反应 ① 与Mg反应 # 为什么乙烯式 结构不活泼, 而烯丙式卤代烃活泼? # §6-3 不饱和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