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绘画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典主义的特征 1、以古希腊、罗马神话、历史事件以及圣经 故事为绘画题材,表现某种哲理观念和社 会问题,宣扬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 2、以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大 师们的绘画为典范,塑造一种类型化的艺 术形象。 3、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 术和柔缓微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 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追求一 种宏大的构图形式和庄重的风格、气魄。 古典主义的发展 从17世纪到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发展先后有三种不同的艺术倾向: 1、以普桑为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 2、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斗争精神的新古典主义; 3、以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完美形式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 普 桑 从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罗马一直是欧洲美术的中心。各国的艺术家象朝圣者一样,到这里来向大师们顶礼膜拜。1624年,30岁的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桑,也来到了罗马。这个出身农民的青年在这里完全被培育成为古典艺术法则的忠实捍卫者。164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召他回国为宫廷服务,他便把这伟大的古典法则原原本本地搬到了法国。在近代历史上,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是因为拿破仑的远征。但是在此之前,正是由于伟大的古典主义者普桑的努力,正宗的古典艺术才在巴黎深深地扎下了根。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出生于法国蒙托邦,父亲是装饰雕刻家、皇家美术院院士,自幼受到家庭良好的艺术教育,6岁时进教会学校学习绘画音乐,9岁时画的素描头像已显示出超群的才能。尔后进入当地的绘画雕刻学校学习,当他第一次见到老师给他们看拉斐尔《椅中圣母》临摹作品时,激动得流下热泪,这个印象决定了他的日后艺术追求和命运。 17岁的安格尔经格罗介绍入达维德画室学习,由于成绩优异使拿破仑免了他的兵役,19岁时升入美术学院。1806年因获得罗马大奖而赴罗马法兰西学院学习,四年期满后不愿回法国,因为他的古典主义倾向作品在巴黎历遭冷遇,因而继续留在罗马研究古代艺术遗迹,成为意大利古典艺术的崇拜者。 * 古典主义绘画 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的美学原则是利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社会的道德概念,以典型的历史题材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也就是借古喻今。古典主义绘画以此为精神内涵,竭力在表现风格上追求一种完美的崇高感,在表现形式上创造一种完整的典范性。 《阿卡迪亚的牧人》1655年 《阿卡迪亚的牧人》是1655年在罗马完成的。阿卡迪亚,原是古代希腊伯罗奔尼撤中部的一个城邦,后来被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描写成理想的幸福乐园,一种高尚风范的乌托邦。画面上有3个青年牧人与1名少女,在田野中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希腊文字的墓碑,一位身着蓝色长袍的牧人;单膝跪地,用手指着碑文, 一一辨认着上面的文字: “Et in Akcadia ego” (甚至在阿卡迪亚,我仍存在),另一位牧人正低头沉思,似乎领悟到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哲理:即使是在最幸福的理想之国,人生也是短暂的,死亡不可避免。 新古典主义宗师,法国画家达维特(1748--1825)就是这种风格的创立者。达维特生在罗可可美术流行的时代,随同老师维昂到罗马深造时,认真研究了古典美术,从而变成一位古典理想的坚定信徒。 在罗马,他创作了《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1784),在这幅取材于法国大剧作家高乃依同名诗剧的作品中,他把人们引回到古罗马的崇高世界。在明确简洁的空间内,站立着荷拉斯家族英勇的男子,有力的直线构成了整个画面的纪念性气势,老荷拉斯高举的利剑,成为注视的焦点,奋臂宣誓的三兄弟的指尖指向它,人们仿佛能听到回荡在大厅中的坚定誓言。 《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1784 达维特 达维特的油画《马拉之死》表现的是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我们可以看到上面写着:“1793年7月13日,马丽·安娜·夏绿蒂·科尔代,致公民马拉:我是十分的不幸,为了指望得到您的慈善这就够了。”显然,女刺客夏绿蒂·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看来,这就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5个孩子的母亲,他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