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航空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航空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本文是一篇航空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金融化、财务环境面临着巨大风险,国内航空公司普遍经营不佳、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财务风险巨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随着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航空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航空公司为迎接竞争和挑战,在2002年10月11日,经过国务院批准,将民航总局直属的九大航空公司联合重组成南航、东方、国际三大航空集团公司。集团化航空公司与传统的航空公司比较,其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日渐复杂,不确定性及风险加大等因素也使航空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况且目前我国航空公司的财务状况仍然不佳,公司对筹资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主要财务风险的规避能力仍然较弱,财务风险极大地影响了公司的稳定经营与经营成果,对财务风险处理不好,将直接威胁到航空公司的生产经营,甚至使公司陷入破产的境地。因此,能否全面认识并防范控制好航空公司的财务风险就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此,笔者就对航空公司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将面临的财务风险作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航空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办法,以使航空公司避免财务危机,不断提升我国航空公司在国内外航空市场的竞争力。
一、航空公司财务风险分析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预期经营目标发生负面偏离,导致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19世纪末,古典经济学家在研究企业利润形成原因时,指出风险是利润的由来。在现实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有财务活动就必然伴随着财务风险。当然,财务风险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损失,也有让企业获得额外利润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应该积极面对财务风险,而不是被动接受风险,通过财务风险管理预测、防范和控制风险、合理利用风险,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二)我国航空公司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我国航空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行业总体规模小,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占较小份额,企业管理和经营粗放,国际竞争力较弱,管理体制上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存在一定程度行政垄断。航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般都在90%以上,个别航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甚至高达100%以上,这是由我国航空公司的自身特点决定的。截止2006年底,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拥有客机共952架,引进方式多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而目前国内航空公司的筹资方式主要是依靠国内外贷款,航空公司借款金额高达几十亿元,骨干航空公司借款甚至达到上百亿。由于国家资本金注入不足,国内航空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费用居高不下,大大高于国外同行的平均水平;另外,由于近年来航空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2002年民航总局对机票价格实行明折明扣政策,使得航空公司收入水平不高;同时,民用航空业高投入、高技术的特点使航空公司的成本费用居高不下,飞机修理维护、飞行人员培训、航空燃油及航空器材的消耗、地面各种配套设施等项目是航空公司不可避免而且极难降低的成本费用。航空公司的这种财务状况使得公司在运用资金时要极其谨慎、防范财务风险以保证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
二、航空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航空公司的财务活动处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它按自己的轨迹运转时,又与外部市场联系,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也来自于航空公司的内部和外部,从而产生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两大类。笔者将按上述财务风险分类分析航空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分析
系统性风险是由于公司外部风险因素的变化引起整个理财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全社会所有公司的财务经营都产生影响的共同性风险。
1. 政策风险分析
在国内的飞机引进中,政府的行为大于企业的行为,企业基本无自主选择权,航空公司处于被动状态。首先,由于国家相关行业政策条件的限制,行业资本投入不足,国内资本市场对航空运输业尤其是飞机融资项目介入较少,航空公司的生产经营主要依靠负债融资,负债经营虽可暂时解决航空公司资金供需的矛盾,但长期依赖负债,将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减少收益,进而造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加重筹资风险。其次,由于政府基本垄断了飞机尤其是波音、空客干线型飞机的采购权,航空公司出于多种考虑不得不超经济规模上报飞机需求计划。同时,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控制严格,限制着企业降低成本、防范风险。例如对企业进行金融衍生交易的审批规定,往往使航空公司坐失利用调期工具规避利率、汇率风险的最佳时机。
2. 利率风险分析
由于利率具有波动性、不确定性,航空公司无法对国际性的利率波动做出预测,为规避风险,并按计划支付租金,在飞机租赁过程中总体上倾斜于选择固定利率,以求锁定由于利率波动而可能造成的增大利息成本的风险。然而,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利率走低趋势,则航空公司无从分享低利率带来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