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梯形图程序设计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6章 梯形图程序设计 6.1 编制梯形图程序的规则 梯形图的每个梯级都是从左母线开始,以继电器线圈或功能指令结束 在继电器线圈与右母线之间不能再接任何继电器的触点 所有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内部工作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触点的使用次数是无限的,且常开、常闭形式都可使用 在设计梯形图时,应使结构明晰,使之有明确的串、并联关系,不必用复杂的连接来节省触点的使用次数 输出继电器可以用做内部工作继电器,其触点使用次数也是无限的 但输入继电器线圈的状态不能由程序写入,只能由输入端外接电器决定 继电器线圈不能与左母线直接相连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继电器线圈不能串联使用 按照: “上重下轻、左重右轻” 的原则重新排列梯形图 注意梯级的先后顺序 PLC的程序是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执行的,所以在设计梯形图程序时,最好应考虑梯级的先后顺序,以缩短I/O响应时间 6.2 梯形图程序 设计的步骤 1.深入了解和分析被控对象的 工艺条件和控制要求 被控对象就是受控的机械、电气设备、生产线或生产过程 控制要求主要指控制的基本方式、应完成的动作、自动工作循环的组成、必要的保护和联锁等 对较复杂的控制系统,可用功能图表或状态流程图的形式全面表达出来,以利于编程和调试 2.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 并选择PLC类型 根据系统的I/O设备,统计所需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点数,选择合适的PLC类型,包括机型、存储容量、I/O模块和电源模块的选择 PLC机型选择 对于开关量控制的应用系统,如对小型泵的顺序控制、单台机械的自动控制等,当对控制速度要求不高时,可选用微型PLC 对于以开关量控制为主,带有部分模拟量控制的应用系统,应选用带有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且运算功能较强的小型PLC 对于控制比较复杂的中大型控制系统,如闭环控制、PID调节、通信联网等,可选用中、大型PLC 当系统的各个控制对象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时,应根据各部分的具体要求来选择PLC,以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 开关量输入模块的选择 选择开关量输入模块要根据现场输入信号与PLC输入模块距离的远近来选择电压的高低。一般24V以下属低电平,其传输距离不宜太远。距离较远的设备选用较高电压模块比较可靠 对高密度的输入模块,如32点输入模块,能允许同时接通的点数取决于输入电压和环境温度,一般同时接通的点数不得超过总输入点数的60% 开关量输出模块的选择 继电器输出价格便宜,使用电压范围广。但继电器有触点,对寿命有影响,且响应速度较慢,适用于动作不频繁的交直流负载 晶闸管输出(交流)和晶体管输出(直流)都属于无触点开关输出,适用于通断频繁的负载。感性负载在断开瞬间会产生较高反压,必须采取抑制措施 端子的输出电流必须大于负载电流的额定值,如果负载电流较大,输出端子不能直接驱动时,应增加中间驱动环节 输出模块同时接通点数的总电流值不得超过模块规定的最大允许电流 3.分配I/O点 根据被控对象所连接的I/O模块,对PLC的输入输出继电器进行分配,列出I/O分配表 应合理安排内部工作继电器,详细列出各内部工作继电器在程序中的用途,避免重复使用 分配定时器/计数器。要注意不同类型定时器的编号不能相同,计数器也不能同号 数据存储器也应根据程序设计的需要合理安排,列出各DM通道在程序中的用途,以避免重复使用 4.画出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或工作波形图 对较复杂的控制系统,在设计梯形图程序之前,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先画出控制流程图或波形图,以清楚地表明每步动作的顺序和转换条件,方便PLC程序设计 对于简单的控制系统,可省去这一步 5.设计应用系统的梯形图程序 根据控制要求,应用经验设计法、逻辑设计法或波形图设计法逐步编制梯形图程序 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充分利用一些典型程序段,可提高编程效率 编写程序过程中,要及时对编出的程序进行注释,包括程序的功能,逻辑关系说明、设计思想、信号的来源和去向,以便阅读和调试 6.将程序输入PLC 当使用简易编程器将程序输人PLC时,需要先将梯形图转换成指令助记符,以便输入 当使用PLC的辅助编程软件在计算机上编程时,可通过RS-232C电缆将程序下载到PLC中 7.系统调试 第一阶段为模拟调试,以排除程序中的错误。在模拟调试时,外接适当数量的输入开关作为模拟输入信号,通过输出模块上的发光二极管来观察PLC的输出是否满足要求,发现问题立即修改和调整程序,直到满足控制要求 第二阶段为现场运行调试。如果控制系统由几个部分组成,则先作局部调试,然后进行整体调试;如果控制程序的步序较多,则可先进行分段调试,然后再连接起来总调。调试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排除,直至调试成功 8.编制技术文件 6.3 经验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是指在典型控制环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