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ppt课件.ppt

发布:2018-06-16约5.98千字共6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前 言 是检验疾病病因假设或研究病因或危险因素的一类方法。 队列研究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的研究类型之一,是探索病因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回顾性研究方式。 (一)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基本原理: 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也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 暴露 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它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的,也叫研究变量。 原理示意图 特点 观察方向是由果及因; 属于观察性研究; 设计对照,并进行比较; 可以同时研究多种暴露因子。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 ①特别适用于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 ②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 ③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及暴发调查等。 ④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用于探讨性研究。 ⑤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2.局限性 ①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②难以避免选择偏倚和回忆偏倚。 ③暴露与疾病时间先后难以判断,信息真实性差。 ④不能测定暴露和非暴露组疾病的比率。 四、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 ⑴探讨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⑵建立和检验病因假说: (3)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二、设计类型及特点 1.不匹配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1)成组匹配 (2)个体匹配 一、成组设计 从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并进行组间的暴露史的比较。 选择对照没有特殊规定,一般要求对照的数量应等于或多于病例, 特点:简便易行,可以获得较多的信息,但不易控制混杂因素,常用于研究探索的初期阶段。 如: Tuyns等(1977年)报道了食管癌与饮食习惯的研究,病例是从当地医院收集的1972年至1974年的200例男性食管癌病人,对照是按选举号顺序随机抽取的778名当地居民,但只有775人提供了完整的调查数据。两组对象填写了详细的食物调查表,包括吸烟、各种含酒精饮料和其它食物。 二、匹配设计 为了消除重要的已知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按病例的混杂因素水平选择1到数例匹配的对照,共同形成一个匹配组。 保证了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匹配的混杂因素(如婚姻状况和年龄)方面分布一致,避免了混杂因素。 1.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 即病例与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按照1∶1.1∶2.1∶3.……1∶M的比例将病例和对照进行匹配。 2.成组匹配(frequency matching) 亦称群体匹配、频数匹配,即要求某种或某些因素(匹配因素)在对照组与病例组总的分布相同。 如病例组中男性的比例为50%,则选择对照中,男性的比例也为50%。 例2 1976年mack等报道了子宫内膜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是从美国洛杉矶退休团体收集的63例新发子宫内膜癌病人,按每个病例的婚姻状况和年龄配取4例对照,对照没有做子宫切除,即仍然处于发癌的风险人群。 三、设计与实施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的选择 疾病及其特征的规定 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采用客观的诊断标准,或者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诊断标准。 为了控制非研究因素的干扰,病例选择时,还应该对其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等)和其他影响因素做出明确的规定。 2.病例的类型(自学) 新发病例 现患病例; 死亡病例; (二)对照的选择 1.选择对照的原则 ①代表性,指选择的对照要能代表相应研 究总体的人群。 ②可比性,目的是为了控制混杂因素。是指除研究因素(暴露因素)以外,其他有关因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应一致,如年龄、性别等。 2.对照的来源 自然人群:从产生病例的自然人群中选择,或选取病例的邻居、亲属、同事或配偶作为对照等。 医院对照:选取与病例同一医院的其他疾病患者 (三)样本含量的估计 所允许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α; 所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病例组的暴露率(P1 )和对照组暴露(P0 ); (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估计值,一般可用对照组的暴露率(P0)来代替) 估计的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 (二)方法 查表法 公式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