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课件.ppt
流行病学统计方法本课程将介绍流行病学统计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帮助您掌握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概述流行病学基础介绍流行病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统计学原理讲解统计学基本原理、数据分析方法和应用技巧。研究设计学习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方法,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等。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技能,并进行研究报告撰写。
流行病学研究概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控制规律,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包括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实验性研究主要指临床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目的和流程1研究目的确定疾病的病因、流行规律、危害程度,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2研究流程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解释、报告撰写。
病例定义明确标准确定病例标准,确保诊断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清晰定义明确界定病例范围,避免漏诊或误诊。数据一致性确保不同研究中病例定义的一致性,方便结果比较。
发病率和患病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指标,用于衡量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1病例组患病个体2对照组未患病个体3暴露因素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
队列研究设计定义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研究方法,追踪一群具有特定特征的人群,观察其随时间推移的结局。类型队列研究可以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察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联。优势队列研究可以明确暴露的时间顺序,并能计算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的相对风险。劣势队列研究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样本,可能存在失访和混杂因素的影响。
横断面研究设计1同时收集数据一次性收集暴露和结局信息2特定时间点调查目标人群某一特定时间点的状况3无法确定因果关系无法确定暴露是否先于结局发生
实验设计研究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配受试者到实验组和对照组2交叉试验受试者在不同阶段接受不同干预措施3社区干预试验以整个社区为单位进行干预
抽样方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系统抽样从总体中按一定间隔抽取样本方便抽样选择易于获取的样本
数据来源现有数据库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统计年鉴等官方数据源提供丰富的公共卫生数据。医疗机构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拥有患者的病历、诊断记录等详细临床信息。调查问卷针对特定人群进行的调查问卷,收集有关健康状况、行为习惯、环境暴露等信息。
数据收集工具问卷调查结构化问卷调查是收集定量数据的常见方法。问卷可以是纸质的或电子化的,并能收集各种信息,例如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态度和观点。访谈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半结构化的或非结构化的,并能收集更深入的信息,例如个人的经历、感受和想法。访谈通常需要人工进行,但也能通过电话或视频会议进行。观察观察包括观察个人的行为或环境,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信息。观察可以是参与式的或非参与式的,并能收集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数据质量控制准确性确保数据准确无误,符合实际情况,并与其他数据源保持一致。完整性确保数据完整无缺,没有缺失或遗漏的部分,满足分析需求。一致性确保数据在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格式之间保持一致性,避免重复或矛盾。时效性确保数据及时更新,反映最新的情况,保证数据分析的有效性。
描述性统计分析1频率分布显示数据集中各个数值出现的频数。2集中趋势描述数据的中心位置,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3离散程度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包括标准差、方差和四分位距。4图表展示直方图、箱线图等图表可直观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
置信区间估计概念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作用反映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类型双侧置信区间、单侧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1原假设建立一个关于总体参数的初始假设。2备择假设提出一个与原假设相矛盾的假设。3检验统计量计算一个统计量来衡量样本数据与原假设的偏离程度。4P值计算在原假设成立的情况下,观察到样本结果或更极端结果的概率。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用于研究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以及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回归分析类型描述线性回归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逻辑回归研究自变量对二元因变量的影响多重回归研究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生存分析时间事件生存概率001.00110.95220.88330.79440.68550.55
人群归因危险度100暴露因素例如,吸烟与肺癌风险增加50归因是指由于暴露因素导致的疾病发生率25人群归因是指人群中,由于暴露因素导致的疾病发生率
偏倚和混杂因素选择偏倚研究人群的选择方法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信息偏倚收集到的信息可能不准确或不完整,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混杂因素研究中未控制的因素可能影响结果,混淆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的关系。
倦倚调整分析识别倦倚首先,需要仔细评估研究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