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铜版画)-美术学 课程教学大纲.docx
PAGE
PAGE1
《版画(铜版画)》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版画(铜版画)
课程英文名
Anengraving
双语授课
£是√否
课程代码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60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其他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开卷□课程论文R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
R课堂表现R阶段性测试R平时作业£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美术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美术学
面向专业
美术学(师范)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先修课程
版画(基础)、素描=3\*ROMANIII(人体写生)、版画(黑白画)、版画(黑白木刻创作研究)、版画(套色木刻临摹)、版画(套色木刻创作)
后续课程
毕业创作(文案写作)
选用教材
1.《铜版画》[M].李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
1.《铜版画教程》.范敏.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
2.《第十七届全国版画作品集》.包俊逸.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年
3.《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集》.刘继明.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4.《第二十一届全国版画展作品集》.吴长江.重庆出版社,2015年
课程资源
中国美术馆()
中国现代艺术网上虚拟展览馆/
中国艺志|ArtZineC|中国艺志()
如国外丢勒、伦勃朗、莱顿、布莱克、戈雅、德加等作品,国内李仲、孔国桥、王家增、徐宝中等作品。
课程简介
《版画(铜版画)》是美术学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学习铜版画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表现技法,铜版画的工具材料、特点和制版原理,能有效运用铜版画技法进行创作实践,领会铜版画的审美精神,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和方法的同时,提高思想品德和艺术文化修养,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通过对铜版画表现技法的学习,以现代观念、审美情趣介入铜版画的传统知识及艺术表现的新领域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铜版画语言表现力,了解铜版画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铜版画的工具材料、表现技法、制作程序、材料性能、印刷手段和方式。熟练运用铜版画干刻、美柔汀、飞尘、腐蚀的技法原理进行写生创作实践,表现物体的形体、空间、质感、量感的变化关系。培养学生的专注精神和过程意识以及认真治学、真诚治艺的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课程目标2
通过老师讲解示范,深入了解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语言表达方法。在讲授过程学习掌握多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写生创作、作品赏析获得教学体验,具备初步的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塑造良好的人格、气质、修养,树立起具有时代风貌思想道德情操,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人。【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课程目标3
掌握优秀铜版画作品审美识读的方法、要点,了解西方铜版画与中国当下铜版画创作的审美特点、审美意义,反思铜版画创作的时代意义。基本了解铜版画的内在审美特征和精神特征,提高审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传统文化学习、传承的使命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课程目标4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分组写生、分组讨论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对事物整体性的认识,掌握团队成员沟通方法和团队合作方法,在小组互助与教学中体现出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脑、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表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掌握美术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美术学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美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联系,了解美术学学科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H】
3.1[学科理论]掌握美术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熟悉中外美术理论、学科知识体系,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等学科思想与方法;了解美术学学科发展趋势,形成美术学学科观。
通过对铜版画表现技法的学习,以现代观念、审美情趣介入铜版画的传统知识及艺术表现的新领域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铜版画语言表现力,了解铜版画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铜版画的工具材料、表现技法、制作程序、材料性能、印刷手段和方式。
3.2[学科技能]熟悉并运用中国画、油画、水粉画、综合绘画、书法等基本技法进行艺术实践,分析艺术语言、解读艺术作品,形成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鉴赏能力
熟练运用铜版画干刻、美柔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