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ppt

发布:2017-06-06约5.34千字共7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郭广迪:《西方经济学》 第五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要求】 1、理解边际效用的含义及递减规律。 2、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3、理解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4、理解预算线的含义与特征。 5、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与效用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 第三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 第四节 价格和收入的变化对消费者 均衡的影响 第五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与效用 一、效用概念 效用[Utility] ——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同一商品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二、两种效用理论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 一、总效用 [Total Utility] 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二、边际效用概念 [Marginal Utility] ——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对于同种商品来说,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即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因 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从物品的用途来看 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课堂思考题1 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已经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了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的前提。 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不适用于单只鞋子。对于例子中的四轮车而言,必须有四个轮子才能构成一个单位,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有效用的物品,所以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了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 课堂思考题2: 你能想象边际效用递增的商品吗? 答:当只消费一种商品时,这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一般来说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只有在二元总效用函数中,TU=U(X,Y),若X和Y属于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将随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在酒席上,当菜增加时,酒的边际效用会增加;当酒增加时,菜的边际效用也会增加。 另外,在所谓“癖好”和“集成”两类情况中,也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增的情况。前者如一个酒仙在一次喝几杯酒中,喝第3杯要比喝第2杯所得到的满足要大,喝第4杯得到的满足可能比喝第3杯还要大;后者如一个集邮者的满足是随一套邮票的收集越来越齐全而增加的,他感到收集邮票是越多越好。 三、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Consumer Equilibrium] ——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使消费者能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数学推导 数学语言: 在家庭预算限制条件下求效用函数的极大值问题。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为什么? 先从 的关系分析 再从 的关系分析 例:某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表 I=8; P1=1, P2=1。 四、需求曲线的推导 需求价格[Demand Price] 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随购买量的增加而递减; 需求价格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五、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 例1 小张打算去买小装饰品,已知其为第1件装饰品愿意支付10元,第2件愿意支付9元……直到第10件愿意支付1元,第11件就不愿付钱。问: (1)假如每件装饰品实际价格为3元,她将买多少件装饰品?她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若装饰品的价格涨到每件5元,情况又怎样呢? (3)你能表述出消费者剩余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吗? (1)因为小张对第八件装饰品愿意支付3元,即在她看来,第八件装饰品的边际效用等于3元货币的效用之和,所以,当每件装饰品的价格为3元时,她将购买8件装饰品。这时,她所花的最后1元所得的边际效用恰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即 小张购买第一件装饰品愿支付10元,实际上只支付3元,剩余7元;同理,第二件剩余6元、、、、、第七件剩余1元,第八件没有剩余。因此,消费者剩余=7+6+5+4+3+2+1+0=28(元)。 (2)因为小张对第六件装饰品愿意支付5元,所以当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