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终结审计及审计报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三章 终结审计及审计报告 本章主要内容 期后事项的审计 或有事项的审计 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 比较数据 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 取得管理层声明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审计意见的类型 学习目标 掌握期后事项的审计 掌握或有事项的审计 掌握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 掌握比较数据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掌握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掌握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熟悉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 掌握取得管理层声明 熟悉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掌握审计意见的类型 第一节 终结审计 期后事项的审计 1. 期后事项的概念 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期后事项可以按时段划分为三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至审计报告日,第二个时段是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第三个时段是财务报表报出日后。 资产负债表日是指财务报表涵盖的最近期间的截止日期;财务报表批准日是指被审计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表报出的日期;财务报表报出日是指被审计单位对外披露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日期。 2. 期后事项的种类 根据期后事项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产生的影响,可以将期后事项分为两类: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这类事项的出现补充说明了资产负债表日账户余额的正确性,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报表审计时,需要关注这类事项对被审计单位报表数据的影响。 (2)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某些事项,虽然对被审计年度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数据没有直接影响,但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报表信息,应当以附注的形式披露这类信息。 3. 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 (1)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期后事项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的事项是否均已得到识别。 注册会汁师应当尽量在接近审计报告日时,实施旨在识别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事项的审计程序。 (2)截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发现的事实 在审计报告日后,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针对财务报表实施审计程序或进行专门查询。在审计报告日至财务报表报出日期间,管理层有责任告知注册会计师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事实。 在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如果知悉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修改财务报表,并与管理层讨论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 (3)财务报表报出日后发现的事实 在财务报表报出后,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针对财务报表做出查询。如果知悉在审计报告日已存在的、可能导致修改审计报告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修改财务报表,并与管理层进行讨论。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 或有事项的审计 1. 或有事项的含义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等。 2. 或有事项的审计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及有关人员 (2)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索取下列资料,作必要的审核和评价: (3)向被审计单位的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以获取法律顾问和律师对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业已存在的,以及资产负债日至复函日期间存在的或有事项的确认证据。 (4)复核上期和税务机构的税收结算报告。 (5)向与被审计单位有业务往来的银行寄发含有要求银行提供被审计单位或有事项的询证函。 (6)审阅截至审计工作完成日止被审计单位历次董事会纪要和股东大会会议记录,确定是否存在未决诉讼或仲裁、未决索赔、税务纠纷、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等方面的记录。 (7)复核现存的审计工作底稿,寻找任何可以说明潜在或有事项的资料。 (8)查询被审计单位对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