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四节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问题: 1、你在具体编制每一节数学教学目标时,是否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是否认真研究了学段课程目标?是否联系到了本节课的具体实际? 2、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否都有所体现? 3、编制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你的依据或者说原则是什么? 4、编制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有相对稳定的流程吗?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初中数学“函数概念”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首先应认真学习《标准》,明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再与该学段的“具体目标”相对照,搞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函数。 ① 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② 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③ 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④ 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⑤ 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分析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⑥ 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 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出现的常量和变量。 ② 了解自变量和函数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出现的自变量和函数,能列举函数的简单实例。 ③ 能写出一些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④ 通过学习,初步感受事物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的特征,并探索其中的规律。 ⑤ 通过分析实例,培养观察、分析、抽象与概括能力。 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1、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显示全部